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楢山节考》(1983)的导演今村昌平是少数曾二度夺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亚洲导演,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影坛的大师地位。

2018年推出了《楢山节考:4K修复版》。在本片问世35周年之际,让影迷有机会在大银幕上观看影坛经典,深具意义。修复版从原始拍摄的35厘米负片胶卷、正片拷贝与录像带等撷取修复素材,一秒24帧,每帧逐步用电子4K扫描储存与音画修复,力求还原胶卷拷贝的真实面貌。

故事发生在日本古代信州,深山偏乡贫困农村里有着“上楢山”的弃老习俗,子女要将家中年满70岁的老人背至山里让其自生自灭。69岁的阿玲婆婆(坂本澄子饰)上山时间已到,身体健康的她还故意敲掉门牙,塑造自己已老迈的形象。她担心长子辰平(绪形拳饰)像他父亲那样,不敢背她上山,招致村民嘲笑;又挂念儿子跟孙子的婚姻与生计,在上山前为家安排妥当,鞠躬尽瘁付出,直到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同名小说,书名大意为楢山民谣的考证,有三个改编版本,分别由不同的导演执导:1958年版木下惠介、1983年版今村昌平、1999年版新藤兼人。今村昌平曾是小津安二郎的副导,戛纳电影节70周年,更特别安排《楢山节考:4K修复版》世界首映在戛纳放映,更可见导演在国际影坛的重量级份量。

以人类学家的探索精神拍电影,直指农村残酷生活

以人类学家的探索精神拍电影,直指农村残酷生活

“日本新浪潮四大导演”之一的今村昌平,被喻为导演中的人类学家。他的影像力求写实,早年编写剧本时长时间泡在图书馆,大量阅读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书籍,累积深厚的社会科学素养,透过拍片来实现自己对人类与日本社会的观察。他擅长从生与死、性与爱等人性需求的基本层面出发,挖掘深藏于日本文化中的神圣与世俗、上流和下流,透过影像挖掘出大和民族灵魂的深刻内在。

今村昌平注重农村场景的真实性,特别在日本长野县北安昙郡小谷村一处废弃村庄搭实景,当年拍摄期超过一年,耗资5亿日元,才拍出片头在大雪纷飞天气里,俯瞰与世隔绝的农村,人们勉求生存的生活样貌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拍下农人们不同的xx场面,如辰平和新妻子的交欢、次子利助因体臭没有女人愿意跟他只好找动物、孙子介左吉和未婚妻阿松在野地媾合,这些画面和猎捕吞食的景象交替呈现。导演也拍下未婚妻阿松一家因饥寒偷盗村民粮食,村民决议一起将全家人活埋的残忍经过,贫穷农村里发生的一切,传达人类与万物都一样,在大自然法则下面对生存与淘汰的残酷过程,写实拍出农村和谐表象背后的残酷面貌。现在看来观点依然锐利,影像生猛,深具震撼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45岁的坂本澄子,扮老演出绪形拳69岁的母亲阿玲婆婆。为让角色更写实,她削去4颗门牙,减重10公斤,令人敬佩。当年在戛纳颁奖典礼上,由坂本澄子代表领奖,从《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传奇大导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手中接过奖座,对坂本澄子的敬业,奥逊威尔斯还特别献吻向她致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山面对死亡,接受无情的轮回

上山面对死亡,接受无情的轮回

电影花大半篇幅铺陈阿玲婆婆上山前安顿家里的过程,她为丧妻的辰平找到新老婆、拜托邻居村妇替次子利助解决生理需求,避免他被全村瞧不起,教新媳妇勤俭持家、捕捉溪鱼为家里增加粮食,孙子在未婚妻全家被活埋后很快找到新妻子,代表家里又多一个吃饭的人。她理解上山的时刻终究到来,主动向村中耆老表达她该上山了,让长子辰平从犹豫不舍,到最后背母亲上山。

电影后半段,辰平背母亲上山,一路上遵循习俗,母子没有交谈。到了山顶,辰平看到村中先人骸骨散落各地触目惊心,忍不住拥抱母亲,舍不得离开,但阿玲婆婆却甩他巴掌,催他赶快回家,同时向天合掌坦然面对死亡。辰平下山时飘起冬天第一场雪,回家看见太太阿玉,介左吉新妻子坐在火炉边,镜头带到母亲的腰带被家中两位新成员缠在腰间,次子利助唱着死亡的歌谣,辰平终于体悟生命无情的轮回,他也会像母亲一样上楢山,面对死亡的最终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安排对照组,对比阿玲婆婆的豁达坦然和邻居老爷爷临死前的挣扎。同样面临“上楢山”的70大限,阿玲婆婆积极安排后事并说服儿子辰平坦然面对,邻居老爷爷却展现“好死不如赖活”的真实人性,结果他儿子狠心将父亲绑住推落悬崖摔死,任由秃鹰啃食。辰平在回程目睹这一切,但他没有阻止邻居,因为他也做了一样的事情,为了让家人能活下去,他们都以不同形式维持弃老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道轮回中,探究人生的意义

在天道轮回中,探究人生的意义

导演今村昌平说:“阿玲婆婆明白上山自我了断生命,是为下一代的生活着想。主动赴死延续他人的生命,等同为他人而死,这就是她生命的意义。当死亡等于‘活着的意义’,让她在临死前充实了自己的生命。”她相信在下雪时上楢山,是她最好也是最终的归宿,她接受死亡才能让下一代生存下去,无情的天道,就这样在一代代中循环下去。

最后以今村昌平导演在1983年的话作结:“改编自弃老传说《楢山节考》的本作品,乍看之下很残酷,其实只要回头检视现代,这样还能说作品的设定很残酷吗?社会的恩惠会带给人类真正的幸福,充实生命的意义吗?比起开设老人安养院,弃老是否更适合做为人生划下句点的方式呢?面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及人口爆炸问题……这跟有人诞生就要有人死亡的小村子有何不同?我想藉由探究阿玲婆婆的生死观,去了解人生最核心的意义。”

35年后再回头看,不论电影或导演的思想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重看这部隽永的经典,更能引发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