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大恋爱讲座学生爬窗听课”“当大学开了恋爱课程”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相关视频中,人们可以看到,在一节两个小时的“恋爱心理学”讲座上,武汉大学的学子们挤满了偌大的阶梯教室,连教室门楼也挤满了学生,甚至有一名女生拎着小板凳爬窗而进,而站在讲台上的授课教授喻丰,则惊讶不已。据了解,“恋爱心理学”讲座的授课老师喻丰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学生挤满教室。

问世间情为何物?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当代年轻人眼中,似乎更是一个充满困惑和不解的疑问。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讲座的“出圈”,则为解答“情为何物”相关的疑问,找寻了一条科学、理性的辨析之路。

为此,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就该系列讲座和相关课程的意义出发,与喻丰聊聊有关爱情的那些事。这次采访中,我们关注讲座本身之外,也试图发问:在时代的变迁、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我们对爱情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 关于课程:

大学教书育人,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南方+:请问教授您开设该课程的初衷是什么?

喻丰:此次《恋爱心理学》讲座是武汉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个活动,邀请学校心理学系的教师去给全校学生做讲座。其实也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愈发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这场讲座外,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其他相关的研究和活动,而我们作为心理学系的教师当然需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

南方+:请问您认为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是什么?

喻丰:首先是希望学生能有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也能辨析什么是“好”或“坏”的恋爱,还有健康与否的恋爱,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有的学生的价值观是凭着一些言情小说或电视剧里的爱情情节而形成的,我觉得这是不太可取的。

其次是心理学科讲求科学,在对婚恋关系的研究上,实际上有很多科学经验的总结,但是除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者外,大多人并不知道原来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婚恋研究的科学结果。

事实上,让这些科学结果传播开去也很重要,因为大众其实可以知道这些事情,这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有帮助和借鉴意义。所以我们通过开展婚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关知识,然后形成一些经过科学知识总结的原则,再通过这些原则去指导行为,这样可能会好很多。

南方+:在您看来,您认为自己课程“出圈”的原因是什么?在该课程中,有没有学生和您分享自身的恋爱经历?

喻丰: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次的讲座会那么受欢迎,它受欢迎也可能因为是社会现实下的一种需求,学生们也还是有蛮多这样的社会现实需要。

在讲座中,我也会结合一些我平常所知道的例子进行讲解,讲座结束之后有好几位同学找我聊天,讲他们自己情感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困惑。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同学问我如何表白,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多同学围上来听,可能大家关心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

我告诉同学们,如果要表白,可以先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做一个基本的判断,也应先了解两人之间是否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冲动表白,在这一点上,我会强调理性。

“恋爱心理学”讲座场面火爆。

▶▷ 关于爱情观:

我们变得理性,但却更强调自身的感受性

南方+:从古时候的《牡丹亭》到上世纪上半叶张爱玲等人的文学作品,再到90年代的《恋爱的犀牛》等文学作品,再到现代层出不穷的恋爱剧,在时代背景的变化下,中国人的爱情观念遭遇了哪些变与不变?

喻丰:我们父母年轻时的那个年代,他们对爱情的表达是很羞涩的,他在集体环境当中,对爱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羞涩和远离,他们会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相比较之下,现在的年轻人更加个体化,对爱这件事情的敬畏之心下降,对爱的态度从上一辈将爱的神化逐渐变为将爱世俗化,这不是一个价值判断上是好或者不好的事情。

我对第二种变化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整个工业化革命到现在,人口流动、科学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在发生改变,我们对情感连接的需求也在相对减少,人也是在变得非常理性,爱情是一种更加持久、深刻的情感需求,人在决定爱情关系时,为了持续也会更加谨慎和理性。

第三种变化是,虽然当下的年轻人很理性,但是在理性之外,却同时强调自己的感受性,现代人又十分讲究自己的感受,感受性是提高了。

南方+:您自己有哪些爱读或爱看的文学、电影吗,当中又体现了怎么样的心理学知识?

喻丰:我爱读《红楼梦》,实际上红楼梦里塑造的人物很典型,这部作品里有很多人格心理学的东西,比方说像林黛玉,她对情感的态度是更加纯洁或者说更加较真的,她非常理想化地看待感情,她的性格在心理学上是属于神经质高的这样的一个个体。

▶▷ 关于爱情中的平等:

在亲密关系中,互相尊重对方的差异

南方+:爱情应当是一种双方间互为平等的状态吗?一段亲密关系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平等的状态?

喻丰:我认为爱情必须平等才行。因为心理学研究都发现最好的爱情,就是最能持续的爱情是两个人都理解对方。

有两种层面上的理解,第一种是精神层面上的理解,比如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知道、了解对方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在共同决策一件事情的时候,相互之间是可以互相判断对方的决策的行为的。

再比如我今天去干什么、我最好的朋友是谁等,处于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互相对对方的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爱情一定是双方都是平等的。

第二个层面,我觉得是互相尊重,尊重双方之间的差别。无论如何,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要给人贴标签,因为人为地在群体中设置小群体,那就必然有内群体的偏好。

南方+:那像网上有不少关于“在爱情中,找一个你更爱的人,还是更爱你的人”的讨论,无论是哪种选择,这样的二元对立下的答案都是一种伪命题吗?

喻丰:我觉得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应该找一个你爱他(她)而他(她)也爱你的人,这才是爱情。

【见习记者】杨琼

【作者】 杨琼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