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诈骗分子又来趁机蹭“热度”。在对近期诈骗警情进行汇总后,天津警方总结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炮制出的新型网络诈骗“套路”,希望以案为鉴,帮助市民擦亮眼睛谨防“中招”。

目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诈骗案例包括──

有市民报警反映一些社交软件群里出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等信息,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做快速核酸检测。

市民张某通过广告添加“老中医”“专家”微信,在线问诊后被推荐购买“特效药”,并称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新冠肺炎,其购买后服用发现并无效果,方知被骗,损失共计5000余元。经相关部门鉴定,所谓“特效药”为代用茶等保健品,无相关治疗功效。

某小学老师向警方反映,有人冒充她混进其班级家长群,以红包方式收取疫苗接种费,其发现时已有多名家长被骗。

市民李某报警称,有人以其网购的物品因疫情原因不能配送为由,要对李某进行理赔,没想到按照对方操作后,李某被骗手机银行转账70000余元。

王某通过微博认识一名网友,打算购买其二手电脑,随后,对方以河南疫情,账户冻结等为由让其转账,结果发现被骗,损失3000余元。

曾女士更是接到了“警方”的电话,称其涉嫌贩卖新冠疫苗,为了证明清白,在添加对方为QQ好友后,20000余元钱财不翼而飞。

“天上不会掉馅饼,虽然骗子的行骗招数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定会诱导大家填写银行卡号码、密码、手机验证码等。”我市反诈民警再次提醒市民,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手机短信,千万不要随意点击,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其他聊天工具进行核实确认,切勿贸然汇款;新冠疫苗接种,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收费均为诈骗;核酸检验报告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具备资质的医院进行检测,不要轻信他人所谓的“快速通道”;购买药品、保健品要选正规渠道,切勿相信以个人名义、非正规渠道组织售卖,一旦受骗应立即报警,及时挽回自己的财产损失,防止不法分子再去欺骗他人。

来源:天津日报

一键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