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鸽友的种鸽配对思维都是以“好”配“好”为主流,但很多时候两羽看上100分的种鸽配对有时候还真不一定能作出超过60分的鸽子,反之有些种鸽有这方面或是那方面的缺点,但是因为鸽主一个念头将它们互补地组合在一起,反而再度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种鸽好不好是一个方面,但一个种鸽配对是否能达到综合实力的提升才是最为关键,谨以下文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距北京东30余公里处,由北向南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潮白河,河的西岸为北京的通州区,河的东岸即为现今的燕郊经济开发区,这里有着一批即朴实又痴迷的养鸽人。

二十多年前,燕郊实力派人物丘德林因业务上的需要,结识了几位京城的养鸽人,后来经不住鸽子魅力的诱惑,不觉中就走上了养鸽之路。

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周边的养鸽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侨友种鸽棚就座落在一水之隔的通州区,更是对那里的鸽友影响很大,相当一部分鸽友或多或少都能有一、二羽侨友种鸽舍的鸽子。

其中丘德林、赵海峰二位鸽友因其经济方面的优势拥有最多,由于他们经常与京城内一些大腕鸽友频繁接触,因此,他们养鸽识鸽水平提高得很快。

经他二人之手配对成功的一对黄金组合并繁育出数十羽前十名高位奖鸽更是在当地鸽友中名声鹊起,因慕其名,又急于一睹黄金组合的风采,笔者与好友郭、陶二位先生专程前往探访。

“黄金组合”的拥有者赵海峰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我受叔叔丘德林的影响从98年开始养鸽,谁知一养就再也放不下,听到哪里有好鸽总要去看一看,条件允许就要把它买下来,星期天没事还要去通县鸽子市场去转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现在拥有的黄金配对中的“金母”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说来也是巧合,一次在鸽市,我看到一个人笼里有一羽雌鸽,我感觉挺好,就问鸽主价钱,谁知鸽主一抬头,原来我们彼此认识。

那位鸽友看我喜欢,就非常慷慨地把它送给了我.我几番婉拒,而鸽主执意要送,就这样我得到了这羽后来被我戏称为“金母”的雌鸽。

这羽雌鸽到我家后,分别配过几羽雄鸽,后代从500公里到700公里一般不会丢鸽子,遗憾的就是速度不快,每次比赛总是不紧不慢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归巢稳定性好,归巢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忽快忽慢的。

就因为它的这种表现,身边的鸽友多次劝我别跟它费事了,淘汰算了。但我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是舍不得,一年多来和市里的高手们接触,耳濡目染,也多少对鸽子的好坏有了一点认识。

我认为这羽雌鸽的中等体型,紧凑的骨架结构,丰满的腰部,紧叠成一根的尾羽,加上那对凝重深邃的眼神。我总觉得它不会是一羽差鸽子,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它的速度提起来,我决心给它找一羽快速雄鸽,再试它一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一个朋友孙学曾家去看鸽子。他是侨友种鸽棚陈伯懿的挚友,他的棚里几乎都是侨友的鸽子。

在孙学曾如数家珍般的一 一向我介绍他的鸽子时,一羽灰色胸前带有翻嗉的雄鸽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请孙学曾第二次拿出这羽雄鸽让我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学曾看我对它爱不释手的样子,就对我说:“这羽雄鸽是侨友最高级的种鸽德国斯塔尔‘计算机’的子代鸽,它的其它几羽平辈鸽出鸽子非常好,后代取得过很多好成绩,唯独这羽雄鸽,我也用它配过2羽雌鸽,可是后代不太理想,短程挺快就是归巢不稳,总爱掉鸽子,你要是喜欢就拿走送给你。”

听了孙学曾的介绍,我心里暗暗欢喜。这不就是我想找的种鸽吗?稳不稳不要紧,只要快就行的鸽吗?朋友的盛情我欣然接受了,但这羽雄鸽到我那里能不能和那羽雌鸽配对成功,后代能否有上佳表现,心里一点底没有。

但是看到这羽雄鸽的特征和特点,我认为倒是可以一试,就这样后来的“金雄”也进入了我棚里。

1999年的春天,经过近半年调养之后的“俊男靓女”终于成了夫妻,但是配对后它们下的蛋却一直没敢抱,因为鸽友们都说不好,我心里也没底,直到4月底,才作出第一窝幼鸽。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9月16日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联合举行二县一市联翔(500公里),有1200多羽鸽子参赛。这对“黄金组鸽”的第一窝幼鸽中的雌鸽一举夺得冠军,同窝的雄鸽获得第20名。

在同年的秋天,冠军雌鸽又参加通州区的500公里“侨友”杯大奖赛,又飞出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而同窝的雄鸽在第二年即2000年通州区500公里大奖赛中飞出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之后,这羽雄鸽因为没有飞出冠军,就被反复参赛,结果先后获得前10名的优秀成绩达10多次。

初战告捷,心里有了底,于是连续又作出几羽幼鸽,它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先后飞出二县一市500公里亚军,通州500公里4名、600公里9名、500公里6名、10名,通州500公里特比环冠军等前10名上好名次20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援鸽友王文山的鸽子也先后飞出通州600公里7名,春鹏赛鸽俱乐部400公里亚军,三河市500公里3名,通州2001年500公里大奖赛3名,联友俱乐部500公里3名,通州鹏友俱乐部2000年500公里9名,而第一窝冠军雌再配侨友的DV-08833-97-1318灰砂雄鸽(“计算机”的后代)飞出通州500公里特比环冠军。一对黄金组合就这样传开了。

鸽友开玩笑说我慧眼识珠,其实我刚养二年鸽子就慧眼识珠,那不神了。只能说是我命好,让我这瞎猫撞上个死耗子。

不过总结一下配对成功的原因,我觉得一要感谢京城的一些鸽友,是他们教会了我一些最基本的识鸽手法,再就要感谢侨友的陈伯懿和他的朋友孙学曾,是他们支援了我非常好的种鸽。

而鸽市上那位朋友的慷慨赠送也促成了我的成功。要说飞出这些成绩有我一点功劳,那就是我付出一定的劳动。比赛期间我的鸽子基本上一天一趟100公里内的训放,远一点的距离就跟着训放车走,好的鸽子加上良好的喂养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听过海峰的故事,想想这对创下诸多辉煌的“黄金组合”,似有几分巧合。然而这巧合中也透出主人对鸽子的几分功力,几分执着和辛劳的付出。若是没有这些,怕也不会有“黄金组合”,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赛绩。

正如鸽友们常说的那样几分耕耘,才会有几分收获。假如这憨憨的赵海峰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什么都不懂,我想即使真是碰巧有了“黄金组合”,也未必能飞出这样辉煌的赛绩。这才是耕耘与收获的真正意义所在。

END

文|王英兰

谢阅读!鼓励请 转发,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