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自杜康造酒以来,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已然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酒文化。

酒精可以给人带来麻醉的同时将细小的情绪放大化,所以也是文人骚客非常青睐的饮用品。在微醺或者大醉酩酊的状态下,才思犹如泉涌般奔入心头。

大笔一挥,将此时此刻心中所想记述出来。就像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酒入愁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酒和人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也造就了一桩桩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痛饮轶事,千古流传

"天生刘伶,饮酒为名。妇人之言,慎之莫听"。刘伶病酒的故事妇孺皆知,传说他是天上的神仙,因为喝酒误事而贬入凡间,所以后人又称其为酒鬼。他和其他六位友人,常常相聚于竹林之中,吟诗作对,痛饮达旦,这便是"竹林七贤"。

这七人都喜欢喝酒,都喜欢写作,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阮籍,阮步兵。但要论酒瘾最大者,非刘伶莫属。竹林七贤都不愿意在别人的眼光中过活,他们不愿接受世俗礼教的约束,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由"。

刘伶生病卧榻不起,但是仍然无法割舍那杯美酒。于是便假意向妻子说自己要痛改前非,但是必须在神灵面前发誓。

于是乎,借机跑到供奉台前将所有美酒一饮而尽,倒头便睡。"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传说刘伶喝醉以后,喜欢赤身裸体的在床上睡觉,友人过去游玩,直呼不雅。而刘伶却说田地是自己的屋子,而房屋则是睡衣。

而且还反问朋友,为何来到了他的衣服之中。刘伶嗜酒如命,世人皆知。他常常拿着一坛酒,乘着马车,命仆从带上铁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的就是随时醉死,随时埋。刘伶这种为"酒"献身的人,古往今来实属罕见。正因为有个性,才能够广为人知。

正所谓"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名士因为封建礼教制度的相对宽松,而有了一个可以任性发展的生存环境。他们可以自己畅快的饮酒放歌,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

对于刘伶而言,酒和自己的生命早已融入了一体。他享受醉酒的过程,也享受这种朦胧和模糊之感。正如余秀华所说"总是想醉酒,从此模糊世界的倾斜"。魏晋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只有酒可以使人暂时的忘掉一切的烦恼忧愁。

正是因为酒,才使得刘伶的故事成为一桩桩美谈,使得千百年后还能够有人记得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其实,刘伶的行为并不能算是耍酒疯。

只不过是他比较放浪形骸,敢于把自己心中所想,立即做出来。并不是单纯的只有喝醉以后,才无止境的放肆自己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饮中文人美名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描述偶像李白的诗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把李白的恣意洒脱,任性自由刻画的淋漓尽致。

诗仙李白是出了名的喜欢饮酒作诗,他的诗歌中有大半都是醉酒后所写。因为喝酒,也成就不少的佳话和绝句。

饮中八仙歌》讲述的便是《新唐书》中玄宗泛舟游湖,急召李白为自己的配乐填词。而他却在翰林院与众学士一起畅饮,最后还是高力士将其搀扶到船上。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的作品中带酒的还有很多,如果没有了酒,盛唐的文化神韵恐怕会大打折扣。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如今是烟酒不分家,而对于太白而言就是诗酒不分家。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水井底眠"。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贺知章一出场的形象便是醉酒骑马。剧中也曾提到了他落水而眠的故事。贺知章喝醉以后,骑在马上摇摇欲坠,就像坐船一般。而头晕眼花的他,竟然不小心掉到了井里,还在里面睡了一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左相李适喝起酒来,就如同鲸鱼喝水那般。而众人问他原因,他却表示自己豪饮是为了故意耽搁政务,以便于让更多的后生才子又晋升的机会。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擅长写草书的张旭,只有在三杯酒下肚以后才能够提笔挥毫。而且常常不顾形象的摘下帽子,书写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其实要说喝酒写书法,最负盛名之人当属书圣王羲之。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当时众人为会稽山阴兰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便开始吟诗作对。而王羲之则负责为他们的诗作,撰写序文。先是描写友人相聚的欢乐,最后上升到对生死无常的慨叹。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可以说其观赏性要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性。此篇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为是微醺所作,状态很对,以至于后来王羲之再想模仿都难以超越。正是因为喝酒喝到了状态,所以趁兴而书。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才子,都因为一个酒字而久负盛名。或者喝酒后的行为,令世人津津乐道或者酒后的作品,表现力极佳。如果没有酒这种饮品,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之魅力神韵将会大打折扣。也正是酒给了人以自信,给了人以未醉时所难以发现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下文人皆酒鬼

汪成栋先生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我本想捞个"醉"字,没捞着,却,抓得一把灵感"。可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即使是今天的文人才子仍然愿意从酒中去寻找灵感,把握机遇。酒文化是一种传承,文人爱饮酒便也随着中华文明的大流传了下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酒能够配的上汪先生如此的赞誉呢?答案是湘西的酒鬼酒,它为了配合才子们的才情,一直在文化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行进。就连这个名字,也是大画家黄永玉所起。他的初心,就是将家乡酿酒文明与文学画作联合起来,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民族品牌。

"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这句广告词已然深入人心,但它却是黄先生在一九八七年回湘西省亲时所创。受到黄永玉的启迪,厂商兼收并蓄一直在文化酒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酒鬼酒以文为魂,对酒当歌,义无反顾的扛起了文化酿酒的大旗。

功夫不负有心人,酒鬼酒多年的努力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曾经斩获波尔多世界酒类博览会金奖﹑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酒类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还获得了"中国十大文化名酒"的称号。二零零八年,还被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鬼酒受到追捧除了在文化方面的追求以外,其本身的口感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酒鬼酒,人生馥郁香"。馥郁香型白酒融合了浓、清、酱等三种香型。一旦入喉首先感受到的是清香的典雅,其次是浓香的甘醇,最后则是酱香的细致。喝下去的不仅是白酒,更是历史的沉淀和苗族与土家族的民族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正是因为有酒,才诞生了这一桩桩的文人美谈,才衍生出了这一首首绝句名篇。酒鬼酒是有文化底蕴的酒,它一直致力于同古老的文学相融合,同新进的文人相契合。屈原与沈从文的的歌吟,早已存入进酒鬼酒曼妙的容器里。也只有它,才能不负一份份的才情。

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

《饮中八仙歌》

《寻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