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行为成瘾普遍现象。与传统的药物成瘾、酒精成瘾不一样,网络成瘾不是因具体某物质的摄入而出现的身体依赖反应,而是属于一种典型的行为成瘾造成的精神依赖。

行为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非药物成瘾”,是指控制不住地反复进行产生不良后果的冲动行为,尽管成瘾者深知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仍然执意坚持。

网络成瘾者在玩手机、电脑的那一刻,即使自知这种行为会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家庭矛盾升级、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辍学、失业、甚至可能致使犯罪等问题的发生,但他们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对网络形成了一种严重的精神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如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家长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教育问题。为此,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想出了很多办法。不过当发现孩子出现网络沉迷现象时,家长们似乎都偏向依靠外界力量让孩子远离网瘾,很少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因而,家长们在帮助孩子戒网瘾的时候,存在很多误区!

一、禁止孩子玩手机

面对孩子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下滑、兴趣丧失的情况,许多家长严禁孩子玩手机,以为让孩子远离网络时间一久自然地就会让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但这样的做法往往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孩子做出更加逆反的举动,如孩子为了得到上网而撒谎、逃课、早退等行为的出现。家长们应该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 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孩子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

二、打骂孩子

孩子网络成瘾,有些父母过于着急、担心。采用打骂、责备的方式教育孩子,以为向孩子展示自己严厉的一面,孩子就会乖乖听话从而远离网络。然而,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孩子对家长的憎恨,觉得身边所有人都不理解他,导致出现极端的人格变化。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求。

三、认为 “ 网瘾 ” 不是病

很多家长把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单纯地当作一种心理问题,认为不用治疗。但其实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对于成瘾者来说,如果一天内都不能上网就变得浑身难受、空虚和心慌,这时候他们已经对网络形成了一种严重的精神依赖,不只是简单的心理问题

合肥徽育常年招收10-20周岁有沉迷网络,性格孤僻,叛逆出走,沟通困难,暴躁暴力,打架斗殴,奢侈消费,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等思想行为的问题少年。

合肥徽育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人文化教育模式和诲人不倦的大爱精神,针对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青少年,不打不骂,杜绝体罚。采取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心理康复结合强化行为矫正,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生活实践,社会互动等多方位一体化的科学教育模式。通过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心理辅导,拓展培训,感恩教育和生活体验五大载体。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帮助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通过点滴积累,学会为人处世,自理自立,交流沟通,自尊自强,感恩他人,团结协作,好学上进,强身健体,崇美向善,自爱爱人,努力朝着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