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最新梅州资讯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视窗》关注即可

来源: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梅州兴宁号称中国中国围龙屋之乡。据兴宁市政府网站介绍,兴宁辖区内建设历史在60年以上、保存比较完整、特色明显、规模较大、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的古民居有4000多座。兴宁古民居大部分是明清以来的围龙屋,历史风貌保存完整,选址讲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装饰格调高雅、雕刻精美,同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围龙屋故事】宝树堂传奇

宝树堂,又称黄泥塘老祖屋,位于兴宁市水口镇小丰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系谢氏十世祖印台公兴建。坐东向西,为三堂五横二围龙屋,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816.8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水口大桥沿韩江河堤往下走,可见一个群山环抱、绿树层叠、田野开阔、错落有致的村庄,叫水口镇小丰村,离河100米有一个“U”型村落,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小丰村宝树堂,又称黄泥塘祖屋

黄泥塘祖屋背靠山势蜿蜒奇特,门坪右侧植有一棵常年翠绿形如伞盖,树径有两米覆盖面亩半左右的大榕树,正面是半月形鱼塘,左方有一口古井,泉源充足,水质清澈甘甜。

黄泥塘祖屋自谢氏先祖印台公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流传着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印台公原配夫人邓氏,人称印台婆,是一个勤俭精明的女人,她自仅距半里远的邓百万家嫁来。当时印台公家里很穷,含辛茹苦过日子。娘家邓百万家里则很富足,长年雇请了地理先生寻找风水选龙穴。印台婆每日除了忙于自己家里生产生活的劳作外,还要回到娘家去料理老地理先生的起居饮食,而且照顾得很周到得体,老地理先生对她很是感激。

有一次,她特地邀请老先生到自己家做客,留他吃饭,把家里仅有的母鸡也杀了款待他。饭后她送老先生回娘家,走到娘家的马房边,印台婆要求老先生帮忙选个风水场地给谢家做房子。地理先生被她的热情诚恳的精神感动,用手杖指着地上说,就在这里做屋好。

可是,这里是她父亲邓百万的地方。她一时感到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老先生沉思了一会,便授意她怎样才能说服父亲,印太婆连连点头。第二天早晨,印台婆哭诉着不回谢家了,邓百万忙问原因,印台婆说家里房子很窄,想做房子又没地方,要求父亲把马房地方给她家做房子,地理先生又从中劝说,说服邓百万,便同意将马房拆了给印台夫妇建房。

可是,建房谈何容易,资金不足又缺乏劳力,夫妇俩决定自力更生,白天干农活,晚上搬屋基,连续干了几月有点规模,虽然精疲力倦,但看到屋基有点模样,心里暗暗高兴,接着继续干。也许是印台夫妇不辞辛劳一心想建围龙屋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夜里,夫妇俩正干得起劲,突然印台婆一锄头下去,听见一声叮当响,只见锄头下冒出火星,把手震得麻痛,便蹲下身子细看,原来是一块平滑整体的大石板,足有八尺多长,他们搬开石板,只见下面有一陶瓮,一时怔住了,感到有些悔气。夫妻俩便放下锄头,坐在一边歇息,这地基还挖不挖,两人一时没了主意。

后来一转念,既然挖到陶瓮,不妨打开看看,他们慢慢打开陶盖,不看则已,一看两人都惊呆了,里面放射出闪闪的金光,仔细辨认,原来是里面装着许多金锭银锭,顿时,印台公婆既惊又喜,小心翼翼地把金银锭子装好带回家。他俩一整夜没睡,不知如何将这些东西送还人家。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人认领。有人便说,这是上天赐给他俩建屋的。于是他们将这些金银变卖换回建筑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成了黄泥塘祖屋。此祖屋虽是土砖瓦木结构,但气派宏伟。建成后结算一下,尚剩一些金锭银锭,便买田出租给人耕种。收租谷的范围慢慢扩大,上至坭陂、新圩蓝布,下至下堡博溪、布头,方圆几十里都是租户,仅供收租谷用的风车就有一百台,当时流传有一个顺口溜“小丰黄泥塘风车一百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屋建成后,祖辈重视教育,培育后代,使此屋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有清代进士谢文宗,清代文举人谢师灏,清代武举人谢锦光。 此屋是广东省原副省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强华的祖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