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统器型《出戟尊》,造型完美,釉色变化相得益彰,体现了老二厂釉的特色,可称得上佳作。”近日,在禹州市神垕镇钧瓷艺人杨红彬的煤烧钧窑开窑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先生亲临现场指导,并对个别呈现完美艺术效果的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让大家不仅近距离领略了钧瓷窑变的艺术魅力,而且亲身感受到了钧瓷非遗传承浓浓的师徒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钧瓷界,杨志大师德高望重、谦虚谨慎,但他从不喜欢把荣耀放在聚光灯下,总是在不动声色中蕴积力量,成就了他堪称辉煌的钧瓷艺术生涯,就连不少钧瓷爱好者都难以见到他的风采。也正是这种低调务实的做事风格,让他成为心无旁骛、顶天立地的钧艺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刚满16岁的杨红彬就拜在杨志大师门下,在当时的杨志工作室学习钧瓷制作技艺,从手拉坯到配釉上釉,从装窑到点火烧制,每道工序,杨志大师口传心教地传授给他。在杨红彬的记忆里,老师对传授技艺非常严格,最初,在杨志大师的指导下,杨红彬反复练习《罗汉炉》、《折沿盘》和《鸡心盘》等手拉坯技艺,老师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4年学习配釉时,为了让我全面学习配釉方法,老师将他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体会详细记录下来,毫无保留地让我照着练习!”在提起学艺那段记忆,杨红彬对杨志大师依然是充满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大师与杨红彬的师徒关系亲如父子。据杨红彬回忆,有一次夏天开窑时,他带着棉手套刚从煤窑匣钵内搬出老师的钧瓷作品——异兽尊,由于棉手套磨损严重,产品一下子将大拇指烫伤,但又怕产品被摔坏,杨红彬就把产品靠在肚子上,抱着放进货屋内,掀起单衣发现肚子上起了一个直径5公分的烫伤水泡。,在一旁的杨志大师看到后,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找来药品和纱布,一边为杨红彬上药包扎,一边心疼地说:“作品扔掉还可以再做,身体烫伤怎么办呀!”从那件事起,杨志大师对忠厚老实的杨红彬关爱有加,杨红彬也从杨志大师身上感受到了教徒如教子的深情厚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已经从事钧瓷行业30多年的杨红彬,早已是陶瓷烧制一级技师,正努力申报陶瓷艺术大师,严师出高徒,相信杨红彬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杨志大师虽然年过七旬,但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仍会像过去一样给杨红彬以耐心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现象、特定符号,代表着一种朴素的文化传承方式,著名钧瓷大师杨志先生与杨红彬之间的师徒关系,注定成为钧瓷界传承传统工艺、追求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慕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开窑虽出了几件不错的精品,但也出现了釉色精美的器件上流釉过足、个别器件釉变失败等现象。杨红彬说:“下一步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力争烧出更多更加出彩的钧瓷精品。”(张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