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显示,耐克公司已经提交了7项标志性商标的申请,包括有Just Do It、NIKE等。

在商标用途中,其明确表示,系列商标将用于可下载虚拟物品。此外,耐克招聘网站上,也放出了两个“虚拟物品设计师”的职位。

基于此,不少人猜测耐克或将发展虚拟市场,进军元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宇宙”概念大火

何为元宇宙?

元宇宙目前其实并没有一个教科书般的标准定义。

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曾在小说《雪崩》中如此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或许,你可以简单粗暴地将之理解为:得益于现代较为成熟的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沉浸式虚拟世界。

划重点:虚拟。

这段时间,元宇宙概念大火,不少玩家都认为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具备稀缺性特点,有可交易价值。

目前来看,耐克估计也这么觉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消费划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那柴米油盐这些实实在在的物品就属于物质消费,而含虚拟元素的消费行为就属于精神消费。

在精神消费世界里,物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已经不再重要,或者说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重要的是其能给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情绪价值。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充实度有了更高追求,消费开始上升到精神维度。

精神型消费在整个消费市场中的位置逐渐突显。

巨头纷纷入局

10月29日,知名社交软件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

而在此之前,其就曾经公开表示Facebook将全力押在元宇宙上,预计5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

品牌名字是企业重要的软性资产,尤其是在市场中已经有一定认知度的品牌,很少会更改品牌名字。

因为它们知道,换个名字意味着品牌需要重新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去赋能IP,去与消费者建立起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单从改名字这一项,就足以看出Facebook对元宇宙生意的看好。

还有微软。

11月2日,微软CEO纳德拉宣布将要全方位进军元宇宙市场,并称将于2022年把旗下的虚拟体验平台Mesh引入Microsoft Teams。

到时候人们不需要佩戴相关VR设备,就能够把头像化身为2D或3D虚拟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互联网巨头在行动,国内互联网巨头也没闲着。

最近一段时间里,腾讯已经申请注册了包括“逆战元宇宙”“和平精英元宇宙”“绿洲启元宇宙”“王者元宇宙”在内的多个包含元宇宙元素商标,国际分类涵盖通讯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

就在10月29日,也就是Facebook宣布改名当天,百度申请注册“metaapp” 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等。目前该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包括小红书、爱奇艺、努比亚在内的不少企业,都先后申请了元宇宙相关商标。

能得到诸多巨头青睐,剧烈搅动着资本市场,不得不说,品牌君也很期待“元宇宙”究竟会给未来的品牌与消费市场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