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通胀的真相:是能源紧缺,还是货币超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美国通胀的真相:是能源紧缺,还是货币超发?

美国劳工统计局最近公布了今年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同比上涨6.2%,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也大大高于9月份5.4%的同比涨幅。

劳工统计局分析,物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住房、食品、二手车、卡车和新车成本的上升。能源指数较9月份上涨4.8%,汽油指数上涨6.1%。这两个板块的同比涨幅分别达到了30%和50%。

CPI数据出来的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就发表讲话,强调扭转通胀涨势是首要任务。他认为,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是物价上涨的首要压力,要求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成本,同时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任何市场操纵行为进行反击。

外媒还爆料,本周有11名民主党参议员写了一封联名信,敦促拜登采取强硬措施,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包括禁止石油出口、释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很多人感觉,现在美国的通胀情况有点像70年代初。70年代初,美国通胀率持续上升。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供给受到了限制,油价疯狂飙升,进而推动物价上涨,欧美世界爆发滞涨危机。

最开始,大多数人都认为,通胀是成本推动的,也就是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制造、运输成本增加。美国政府将责任推给中东石油商人,同时呼吁国民不要过度消费。当时的尼克松总统试图采取物价管控、干预工资的方式抑制通胀,结果适得其反。

后来,石油危机结束了,石油恢复供应,缺油少气的日本、德国的通胀下来了,美国却还在滞涨泥潭中挣扎。这让政策制定者非常困惑。还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出了真相。他说,你们都搞错了,通胀不是成本现象,通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背后是有一套经济学逻辑的。根据需求定律,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反过来会刺激供给增加,价格最后会恢复,就像后来的德国和日本。这种现象属于供需波动引发的正常物价波动,不能叫通胀。

通胀,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是供需无法抑制的价格上涨,就像石油危机后的美国。弗里德曼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通胀是货币现象,70年代的通胀是因为美联储发放了太多的货币。

说回当下,拜登说,通胀是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受新冠疫情和能源干预政策的影响,能源供给跟不上,导致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物价上涨。但是,这种现象不能叫通胀。真正的原因是,美联储和拜登政府发放了太多货币。这些货币流入美国家庭扩张了消费,流入金融市场推高了能源期货价格。另外一些国家也发放了很多货币,货币没有流入家庭部门,物价没有全面大涨,但是出现了资产泡沫、局部通胀和实体萧条。

经过这样一轮分析,我们就能得出一个认识:通货膨胀,能源紧缺只是短期的、表象的因素,货币超发才是长期的、根本的。这告诉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