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认识力的善良,是未开化的野兽。”
一个人为什么要善良?或许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家梁晓声说过:“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接触过很多做慈善的企业家,有些默默捐献,从不求任何回报,也有些人把每一次慈善义捐都搞得无比隆重。
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不管对方是否另有目的。
但有些所谓的“善行”,确实太过于刻意,总给人一种“利益交换”的感觉,这算不算是一种善良呢?答案因人而异,不过多讨论。
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人为什么要善良”的高赞回答是:“想活得开心自由一些。”
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其本质是什么呢?
01:因为认识,所以慈悲。
宽容算不算善良?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但宽容的根本又是什么呢?柴静曾经做出过这样的答复: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谅解,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由此可见,善良的本质,其实就是认识。
只有当我们随着年龄、经历、学习的不断累积,才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善良”方面有更冷静的态度。
也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善良选择。否则,“善良”便无从谈起。
我们常说的“好心做坏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比如那些在公园“放生”毒蛇的人,他们内心是想要做善事、积善德,但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足,所以才会以善之名,做了不善之事。
这种刻意而为之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没人会认为你的行为是“做好事”,反而会遭到他人的厌烦、怨言。
就如我开篇所讲的那句话一样,不带认知力的善良,是未开化的野兽。
02:善良的两面性。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大概可以理解为做善事不求回报。
此前有听到过三国时的一段小故事,说是曹操有次得了几副精美的饰品,拿回家给妻妾们分享。他让卞夫人首先选择,结果卞夫人选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问其缘由时,卞夫人是这么回答的:
“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
“贪”我们好理解,但这个“伪”却让很多人难以把握。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属于理性经济人,对于自身利益的谋求都想要最大化。
这种对自身利益考虑的方向,我们可以统称为“利己”,或者叫“不损己”。
而善良,通常来说我们常理解为“利人”。但其实,这只是善良的一面而已。
在我看来,善良其实应该同时兼具两面:利人和利己。
损人利己,自然不能称之为善良。但损己利人,却是一种“伪善”。
真正的善良,是要在不损己的同时利人,如此才能让善良流转、传播,影响更多人。
很多人做善事,目的并非是为了改善事情的结果,而是想要把自己推上一个道德至高点,以获得个人内心的安宁。
这便是伪善的根本所在。
最后:认识,不仅是对事物,更是对自己。
说起善良,有一个被讨论得比较多的典型案例:狗肉。
那些在高速路上拦运狗车的人,算不算是善良的?他们认为是的。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范畴里认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不惜违反交通规则来企图“拯救”狗狗。
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积福报”的善行,是一种为了做善事不惜一切的表现。
这便是我前面提到的伪善的根本:他们这么做并非是想要改善事情的结果,而是要把自己“爱狗人士”的身份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
但为何他们所谓的“善良”并没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呢?原因其实就在于“认识不够深刻”。
他们分不清什么叫“宠物狗”、什么叫“肉狗”,也不管经营狗肉的摊主是否具有合法的手续。
这些人只会“以善良之名”,来不断“攻击”反对他们的人,企图利用道德的绑架获得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连谈“善良”的资格都没达到,只因为他们连对事物基本的认识都还不够。
高速路上拦运狗车,这种违法行为他们并不认为是重点。足以表明一点,他们连自我的认识都还不足。
善良,不是你肆意妄为的伪装。有了认识,才会有明智的选择。
“知得愈多,爱得愈多;爱得愈多,知得愈多。”
—END—
文/知阳 图/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