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得到了极为长远的进步,虽然中国的文化曾经衰微,但文明之火依旧熊熊燃烧。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之中,封建时代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走过了秦汉、隋唐;步入了宋元,最终结束于明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唐是一个光辉的朝代,万国来朝;它有着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政治。这时候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狮文化”也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不仅如此,“舞狮”也从宫廷“舞到了民间”。从宫廷到民间的变化,我们探究其中的原因,得以知晓这是多种时空因素的交织之下所形成的。

一、万国来朝、经济发展,使得“狮文化”在唐朝立下根基

(1)唐朝时,万国来朝、胡商带来了西方的“狮文化”

众所周知,狮子这一动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这不是我们中国本土繁衍生息的动物。而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之中,发现史书最早记载的狮子是在西汉时期,由外来商人带来的进献给汉朝皇帝的异兽。但此时的狮子也仅仅只是供皇朝贵族欣赏的异兽;而所谓的“狮文化”却还未得见其雏形。

直到唐朝时期,“舞狮”才真正传入宫廷,成为唐朝统治者的娱乐节目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与唐朝万国来朝的形势、大量胡人商人的到来是分不开的。在唐朝发展时期,和对外的贸易交流是非常紧密的。在这一时候,号称万国来朝的景象,在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在唐朝的一些比较大的都城里有着大量的胡人商人在此逗留。这一时候他们对于外来的西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明显的“狮文化”,就是在这时候开始传入唐朝的宫廷。

唐朝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开始出现了盛世的景象。平民百姓生活安定,积极从事生产。这就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创造了物质条件。

生活富裕,国家税收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这也为“狮文化”的实行保驾护航。不仅如此,大量胡商的到来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这时候的唐朝民间经济开始逐渐繁荣,这一经济的发展也为舞狮从宫廷舞到民间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唐朝经济发展,平民百姓也可以享受到舞狮的娱乐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井生活的质量迅速发展。伴随着这一切而来的,是娱乐场所和各种娱乐项目的兴起。人们对于日常娱乐的要求也变得更加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建筑模型

而作为古代人们来说,日常娱乐除了一些文人游戏之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而此时舞狮这个老少皆宜的娱乐节目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一个繁荣的朝代。 市井生活的发展,人们的娱乐场所也在增加。

享受到的人不仅有贫民百姓,也有达官贵族、家世显赫之人。作为贫苦百姓尚且能够有着这样的生活,更何况那些达官贵人呢。

不仅如此,舞狮所需要的场所高雅也好,普通也不差。对于演出场所的要求更适应了百姓娱乐的需要,舞狮也在民间收获了大量的忠实粉丝;而此时商品经济发展,更是为这一风气的盛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个人追求物质享受,偶尔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就在官场上就变成了相对平常的事情。上有皇帝、贵族的欢迎,而在民间也有大量百姓作为它的粉丝。这就为“狮文化”从宫廷“舞”到民间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而“舞狮”作为大唐盛世的象征之一,也在大唐盛世中,逐渐普及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鎏金狮子

二、盛世的大唐,“狮”舞民间成为象征

(1)唐朝时,佛教的发展提高了“狮文化”的知名度

佛教自汉朝以来便传入中国,但是在这期间,佛教的发展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而经历了魏晋的发展,佛教逐渐成为和儒、道相提并论的学家流派以后。而在唐朝的时候,佛教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不仅仅只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上,而且在人们的信仰领域依旧占据着重要位置。狮子在佛教当中是作为护教圣兽的存在,这位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宗教的借口。众所周知,文殊菩萨的坐骑便是青毛狮子。在唐朝时期,由于一些上层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推崇,间接推动了佛教狮文化的发展。

在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唐朝统治者大规模推崇佛教的事件何其之多。如今存在的法门寺,就是唐朝统治者对于佛教奉行推崇政策的一个表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在一些唐朝统治者的引领之下,唐朝的贵族都纷纷斥资建造佛寺。这为之前遭受到灭佛行动的佛教势力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力量支持。

在这一情况之下,民间对于佛教文化开始日益接受的同时,也开始对于“狮文化”重视了起来。这一时候的舞狮在民间是极受欢迎的,可以这么说,在每一场佛教法事的时候都能看到舞狮这样的表演节目。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信仰佛教的人增多,舞狮这样的娱乐表演节目开始逐渐成在民间流传起来。

(2)大唐盛世的出现,“狮舞”成为了与民同乐的象征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而随着政权发展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的出现,舞狮开始逐渐成为成为一种政治手段。

贞观之治的出现,这使得了唐朝开始步入一个强有力政权的时代,在这一时候的大唐贞观盛世里面,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举行与民同乐的活动,便达到十数次之多。而此时在这些表演节目中,经常不可或缺的便是舞狮这样的表演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狮子石雕

如果说李白,杜甫这些人是大唐诗文化的最高代表;那么作为大唐娱乐表演节目的另一个代表者则是舞狮。在此时对于唐朝的平民百姓来说,舞狮这一个娱乐表演节目也变得是那么的稀疏平常了。

舞狮文化所代表的祥瑞内容,也为这一时候迎合了民众的要求,满足了他们在精神上的依附作用。狮舞民间成为了大唐盛世的象征。

这一项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在经济发展的唐朝,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多样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狮舞文化自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也开始进行了本土化的发展,也就最终决定了它为什么能够从宫廷转向了民间,并迅速为平民百姓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舞狮”自传入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发展

舞狮这一个娱乐表演项目,最开始仅仅是为宗教传播服务的。然而,在传入中国以来,结合了中国文化以后,舞狮这一个娱乐娱乐项目便有了长足的进展。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内容上,通过一些意义的想象,赋予了无视文化祥瑞的特征。

不仅如此,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舞狮表演形式。这就迎合了各地区的需求和其他特征的需要。在唐朝时,主要地区人口聚集较多,文化形式也较为多样,这些和舞狮结合以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狮表演。

在经历过发展以后,这一时候的舞狮并不仅仅只是佛教的专属。场经济发展以后,人们追求提高自身的娱乐的各种方面,这就为舞狮的平民化开始就运行了准备工作。

此时一些富商大贾也经常在自己的商业开始之前,都会请舞狮队伍来进行表演。而此时的舞狮表演也开始了商业化,一些舞狮队伍经常训练专业人士来表演古诗,通过为其他群体进行表演,收取酬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发展的中后期,这一形势在各全国各地区变得非常多见。也意味着此时的舞狮已经真正实现了向民间转移的变化,在民间扎下了深厚的根基。综合起来看,舞狮真正实现向民间转移的原因,是对于民间的文化娱乐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改变。

四、结语:

尽管唐朝对各种制度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但是最终却是因为苛政使得动乱频生、烽烟四起。在“舞狮”从宫廷“舞”到民间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在进步的舞狮。但是我们也从历史的记载中能够看到这个朝代在对待人民的不足。

不幸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朝繁荣而昌盛的制度也无法拯救唐朝的统治;最后我们虽然只能在历史的书籍之中看见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们的现今时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我们依旧能够在现在看到、体会到不同形式的舞狮表演,这是前人的功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