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产寒冬里,“钱紧”成为一种通病,在这里约等同于:穷。

房企钱紧,几家困顿,几家暴雷;楼市下行,土拍频频流拍,地方财政压力也大;地产从业者收入锐减,不被裁员已是幸事;

法院创新模式,开启直播试睡,力证”凶宅不凶“,围观群众大把,市场冷淡期,最终还是流拍......

NO. 1|壹

先来看几个消息:

11月8日,武汉对部分人群放松了限购;11月10日晚,有媒体报道称,沈阳召集部分房企开会,线下通知将放松限购限售等一系列房地产限制性政策(后官方称未有红头文件未施行)。

11月9号,有消息说,高盛正在抄底中国房企债券;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了房企代表座谈会;

11月10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超市场预期;

11月10日晚,财联社消息,对于地产收并购,近期部分央企国企向监管部门反映,如果要做一些承债式收购,“三条红线”就会被突破,建议监管部门对“三条红线”相关指标予以调整。

以上这些举措,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纠偏“金融政策,二是给各方“信心”。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看,说明市场已经非常饥渴,特别需要这种“信心”。

房住不炒的基调和大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出台的任何放松或缩紧的政策,都是为了维稳,防止暴涨暴跌。

至于中介和自媒体们的狂欢,其实没必要高潮得那么快,利空尚未出尽。

NO. 2|贰

有人会说,房企赚得盆满钵满,干嘛要救?

表面看是在救房企,其实是在维稳市场。房企又是如何混到了要被“救”这一步的?

今年下旬,市场快速冰冻,房企们借的钱太多,在偿债高峰期,以高杠杆面对行业最慢的流动性,这对于高周转的房企来说,是致命的。

近年来,房企的净利率快速突破8%,只不过这个突破方向,是向下。一路下滑到滨江口中的争取做到“1%-2%净利率”。

这个2%的净利率,表面看起来已经很低了,比很多实业还低。但由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2%的净利率,其实可以操作出比实业更高的利润:

2%的净利率计算基数是针对项目货值,不是针对房企的自有资金。项目货值,房企在拿地时就已经测算完毕,一个项目的利润额在拿地时,就已经测算好。

利润额在已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能将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用最少的出资和最快的时间赚到这个利润额。也就是高杠杆+高周转

土地款找前融机构配资,土地找银行做开发贷.....最快时间开工、开盘、预售,并在短的时间内回款,最快速的回笼房企自有资金。

理想的状态下,按2%净利率及前融、开发贷等配资方式全投入来算,房企掏1.33亿元自有资金,投资一个10亿货值的项目,用半年时间赚到2000万,一年就是4000万

同上,如果按房企去年平均6.67%的净利率来算,那一年就是1.334亿元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冰封,高周转环节持续不下去了,而高杠杆仍在持续。所以一些房企陆续暴雷,一点也不奇怪。

NO. 3|叁

11月9日上午10点,江苏苏州的一处“凶宅”,首次进行“凶宅”试睡直播,力证“凶宅不凶”。

试睡直播正式开启后,法官和试睡员一起来到该处房屋,在24小时的试睡直播中,直播间里围观人数近十万人

11月10日,该“凶宅”开拍,并最终流拍。

流拍的原因,认真看了看,大概是因为房价下降太快:同小区今年6月的法拍房单价还有1.8万,8月份时连1.6万都卖不出去了,现在再次降价,大概是1.2万。

通常,因为便宜,“凶宅”一经拍卖,很快就名屋有主:

2020年,上海市中心一套“凶宅”在凶杀案案发后不久,就上了拍卖战场,挂牌仅9小时就被拍走,680万的成交价格比市场价低了300万;

2018年,南京一套2011年出过凶案的别墅拿出来法拍,竞拍场面和大妈去市场抢免费鸡蛋一样火爆,最终经过138轮竞拍、93次延时,以786万的价格成交,比正常市场价便宜了450万;

这些年,居高不下的房价,相比工资的增长速度,是一个痛点,也是凶宅的一个爆点。

穷字当头,选择“凶宅”,又何尝不是现实所迫:比起鬼,我更怕穷。穷都不怕,还怕你有鬼?

零零碎碎,欲言又止。

回首过往,我们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以后还会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