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亭11月14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摄像晁聪)11日上午8点半,当记者来到位于保亭黎族苗族县响水镇的黄秋葵种植基地时,响水镇什龙村委会农户吉跃文已开始采摘工作。每年11月,这里的黄秋葵就到了成熟上市的时节,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末。
黄秋葵种植基地 央广网发 晁聪 摄
曾经,吉跃文全家5口人就靠他种豆角、打零工谋生,年收入仅有几千元,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9月,在政府和合作社的推动下,吉跃文尝试种植黄秋葵。几个月后,正赶上秋葵大丰收,首次采摘就收入两千多元,这让吉跃文下定决心扩大规模继续种植。
黄秋葵 央广网发 晁聪 摄
“秋葵长得很快,成熟后基本上每天都可以采摘。”交谈时,吉跃文也没停下采摘的手。从2017年的两亩到现在八亩黄秋葵,吉跃文的家庭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万元。2018年,吉跃文一家顺利脱贫,他本人还被评选为海南省2020年脱贫攻坚大比武“省级脱贫光荣户”。
买上了车,住进了新房,吉跃文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把黄秋葵种好的念头也越来越坚定。而这一切变化,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保亭引进的“南海乡土人才”杨伟宇。
杨伟宇是保亭七彩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经过多地试种后,2009年,他决定将黄秋葵引入保亭,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保亭有地处北纬18度的优势,平均温度会达到22度以上,相当适合秋葵的反季节生长。”
黄秋葵种植基地 央广网发 晁聪 摄
黄秋葵,被称为“植物黄金”,因其绿色健康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新政、响水等乡镇发展黄秋葵种植产业,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捆绑经营,合作社派驻技术人员随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再以最低3元/斤的保底价格收购,发展订单农业,推进黄秋葵产业经营组织化发展。
如今,黄秋葵已成为保亭多个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2021年,保亭黄秋葵种植面积1万多亩,带动农户2200户,为农户带来9000万元的收入,仅14个收购点就增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为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保亭七彩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方法,发展农产品精包装产业,建设集果蔬分拣、打包、装箱等工序于一体的响水镇果蔬包装车间。杨伟宇告诉记者:“工厂不仅解决了果蔬滞销问题,还吸纳了响水、新政等乡镇的近二百名农户就近务工,带动农户就业促增收。”
果蔬包装车间 央广网发 晁聪 摄
今年底,保亭还计划在加茂镇新建一个果蔬加工厂。保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文唐斌表示,果蔬加工厂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商超合作,还有同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老百姓‘看天种菜’的历史难题,通过订单式发展保价收购,让农户种的东西能销得出去。”
工人将黄秋葵打包装箱 央广网发 晁聪 摄
近年来,保亭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情况,先后发布了保亭红毛丹、保亭柒鲜、保亭菠萝蜜一些系列公用品牌,重点打造保亭的七大主打特色产业。此外保亭还创建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品牌管理数字化平台,给每个企业发布一个品牌码,通过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保亭的农产品竞争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