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疫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11月15日,记者从彭州市委社治委获悉:近日,彭州市新成立了一支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24小时为隔离人员、一线防疫人员以及市民群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疏导服务,帮助大家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织起温暖的“心理防疫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彭州市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现有队员4名,全部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自11月6正式上岗以来,累计接访167人213人次。”项目负责人、来自彭州市若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宋雨薇告诉记者。

段女士家住天彭街道,近日健康码突然“变黄”让她非常担心。“我的女儿在金牛区上班,但她晚上要回家来住。我担心(健康码)变黄会影响她,所以给心理咨询师打电话咨询。”段女士告诉记者。负责接听电话的是心理咨询师李华英,她告诉段女士,健康码变黄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分焦虑,“我建议她居家不外出,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另外她女儿暂时不要回家。另外建议她通过听音乐、看书缓解焦虑。”后来,段女士健康码由黄转绿,恢复了正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和街道的谭女士系退休人员,平常就是接送孙子上下学、自己上老年大学。但上周的一天她接到通知——迅速到酒店隔离。原来她有同学接触过某确诊病例,她是次密接者。突如其来的“通知”让她措手不及、紧张焦虑、无所适从。“她告诉我去酒店的当晚一夜未眠。”心理咨询师吴仕敏告诉记者:“她还很担心女儿要上班,孙子上学没人接送……整个人的情绪都是紧绷的、非常烦躁。”接到谭女士电话,吴仕敏好言宽慰、解释政策、帮助减压,让情绪有一个合适的出口,并且推荐心理小游戏给她,教她睡觉前正念冥想、正念呼吸练习。目前,该个案仍在跟进中。

此外,也有村(社区)一线防疫工作者不良情绪累积给心理咨询师打去电话。“他们的‘问题’大部分表现为焦虑和压抑,特别是前段时间气温低、连续加班、身心俱疲,工作压力大,所以打来电话。我们的咨询师也是积极疏导,帮助他们排解情绪,重新焕发满满活力。”宋雨薇表示。

疫情期间,一些心理症状上的问题容易凸现,适时的疏解和正确的减压十分重要。据悉,彭州心理疏导服务对象包括目前在隔离人员、村社区一线防疫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市民群众等,服务方式包括电话咨询、微信私信、视频交流、线下疏导以及上门服务等。

“线下咨询站点设在天彭街道朝阳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门接访可以电话先预约。线上服务手机24小时开机在线,随时可以来电。来自微信群里的咨询,我们也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接单,然后匹配相应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私信、可以语音、也可以视频疏导。”宋雨薇表示:“截至11月13日,线上电话接访112人次、微信私信接访27人次、视频接访8人次;线下站点接访37人次、上门服务29人次。”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防控形势再次严峻,难免会出现焦虑、急躁、恐慌,随之可能出现紧张、失眠、抑郁等问题。心理咨询志愿服务主要在于引导大家进行自我疏导,帮助大家要做好心理防护,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彭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呼吁大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不偏听偏信、不信谣传谣、以理性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疫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践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家一起冷静勇敢面对,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