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运动猝死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据北京日报报道,11月8日,一位老人在公园跳舞时不幸发生了心梗,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专家总是劝人多运动,运动可以益寿延年,但是也有说运动有早逝的风险,静养更长寿。想要健康又长寿,究竟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多项研究:运动可以帮助延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针对6500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8年里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跑步强度测试。

后续研究人员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多年随访,发现相较于体质虚弱的参与者,经常运动、体格强健的参与者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而且长寿的概率增加了一倍。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坚持进行适度的锻炼,可显著增强寿命。

另外一项追踪了16万退役运动员的研究,也显示出了运动可以帮助长寿的结果——《精英运动生涯的健康后果:长期损害还是长期收益?对16.5万名前运动员的荟萃分析》,研究来自英国Swansea University大学,最终的研究结论为,整体来看,退役运动员们的寿命明显优于普通人,而且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死亡风险也低于普通人。

运动有助于延长寿命,这时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运动越多等于寿命越长?其实不然,运动保持适度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运动虽好,一定要适度

运动过量会导致死亡率增加,会让身体面临多种风险,比如以下几种:

1、肌肉溶解

运动会让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但是体内的骨骼肌承受力有限。过量运动所带来的血液循环会超过骨骼肌所能承受的范围,继而引起肌肉缺血,最终诱发肌肉溶解。

2、急性肾衰竭

过度运动还会让肾脏很“受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肾衰竭。因为过度运动会导致肾脏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脏血管会因此而急剧收缩,最终导致急性肾衰发生。

此外,过度运动还会导致肾小管腔阻塞、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等,这些都会导致肾功能损伤,诱发肾脏疾病。

3、心脏损害

运动过度对于心脏健康而言也非常不利,其中最容易受损的是右心房、右心室和内膜下心肌组织。过度的运动量会导致心肌线粒体钙离子超载、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等,这些因素会让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继而引起心肌损伤。

并且,过量运动还会诱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心肌缺氧,一些本身心脏功能不好的人群,极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急性心梗,威胁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量运动可给身体健康带来这么大的威胁,但是怎么样才算是适量运动?这个度该如何去把握?

三、怎么样才算适量运动?

衡量是否过度运动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式来判断,该方式被称之为“老年人适当运动量法”,具体是以锻炼刚停下来一分钟的脉搏为基数,最高的脉搏数=170-年龄

老年人在进行锻炼时以最高脉搏数为基准,理想脉搏下限不应低于最高脉搏数的60%、上限不应低于最高脉搏数的85%。脉搏数过低说明锻炼强度不够,起不到效果。过高则说明强度过大,需要适度减少运动量。

当然,脉搏数只是其中一个参考的指标,具体还需要以身体反馈为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强度的有氧活动。

如果在锻炼后,好多天都无法恢复,因为运动整个人变得更加疲劳了,则说明强度过大了。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等到身体适应了之后再逐渐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运动这件事,我国多名院士都非常有发言权,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告知我们,运动真的有效!

四、院士们的长寿运动,值得学习
1、陈敬熊:100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出生于1921年,至今仍健在。他一直是个运动爱好者,在年轻时他一直坚持跑步,每天早晨都坚持跑步,全程可达到几十里。到75岁之后,他才逐渐的缩短跑步路程,逐渐的变成走路锻炼。

多年来的锻炼让陈院士的身体一直很健康,50多年来几乎没跟医生打过交道。长期坚持跑步、走路,可显著改善血管健康、关节健康以及情绪健康,还可延长寿命。
2、汤钊猷:90岁
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从60岁开始坚持游泳,每次游泳30分钟,隔天游泳一次。多年的坚持让汤院士整个人神采奕奕,思路也十分清晰,他认为:最好的抗癌运动就是游泳。

对此,汤院士做出了解释,适度的游泳可促进体内多巴胺分泌,多巴胺具有抑制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坚持游泳的话身体会给出积极的反馈。

运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更是长寿老人的“秘诀”,秘诀都教给你了,还不赶紧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