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故事】

郭沫若越秀山故事

作者:佚名

“学就屠龙游大海,竞能刺鄂舞长空”。这首诗很多人写作的时候喜欢引用。但是您也许不知道,这首诗是中国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专门为广州越秀山游泳场题写的。时间是196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是一名革命诗人,跟毛泽东主席的关系也非常要好,两人经常在诗词上一唱一和。1963年郭沫若来广州的时候,身份是中国文联主席。但其实早在1926年郭沫若就曾在广州工作。专家学者还认为,广州的那段时间,对郭沫若的革命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6年,在共产党人瞿秋白的推荐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聘请郭沫若担任文科院长。彼时的郭沫若,已发表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诗集《女神》,这部诗集的问世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是年三月十八日,郭沫若与郁达夫、王独清一道离开上海,于二十三日来到广州。郭沫若到穗后,在林伯渠家见到了毛泽东同志。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续篇》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到了祖涵(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家时,他却不在,在他的书房里却遇着了毛泽东。……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娓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蓬勃发展的广东革命形势的影响下,郭沫若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文学青年投身革命的经典范式,他在宿舍里写下《我来广东的志望》:“总之我们要改造中国的局面,非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不能担当;我们要革新中国的文化,也非在国民革命的空气中所酝酿的珠江文化不能为力。”郭沫若在广东大学以文艺为武器,团结教育文化工作者,支持学生投入革命斗争。19264月1日,他还牵头在广州成立了“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他亲笔题写了招牌。

郭沫若等人的到来,为广东文坛带来了一股生机与活力,在文学青年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周灵均和张曼华回忆录里,详细记录了当时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广州备受欢迎的盛况:“许多爱好文艺而又敬慕那几位的青年创作家,都争前恐后地盼望着一见他们文人的面影……那种融洽的景象,实是一片和淑的天幕,顿使一个枯亢的南国,变成了大有趣味的乐园。”

1926年7月9日,郭沫若在广州工作4个月后,十万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郭沫若随即辞去了每月薪俸三百六十元的文科学长职位,投身北伐,变为一个“投笔从戎”的革命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春郭沫若与创造社同人在广州合影,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图片来源于羊城晚报)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又曾多次南下广东。除给越秀山游泳场题写诗词外,郭沫若还为越秀公园“听雨轩”(现在的雍雅山房、粥城)作诗一首:“越秀湖涵越秀峰,乃凭人力代天工。指挥时雨调丝竹,驱遣阳光任祝融。水上楼台摩北斗,人间星宿舞东风。茶余试倚栏杆望,宁不雄飞上月宫?”

参考资料:

①郭沫若同志在广州,《延安大学学报》,作者:继强

②郭沫若的羊城故事,《羊城晚报》,作者:孙磊

③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光明日报集团《老人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推荐:梁文尔

责编:何金德

发布:何金德导演工作室(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