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书画家于祥先生

于祥,字佳瑞,号山海道人,原延祥,著名书画家,70后,生于琅琊古郡珠山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墨行天下美术馆院士

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教育书画家协会会员,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商联书画家协会会员,

易宝斋美术馆首席书画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地方小,艺术圈子更小,但认识于祥是在北京,是因为他的作品传到了北京,先认识其作品,再了解其人。

以前,只知道他的书法比较好,在教育系统很有名气,很多人,慕名求字,高价结缘,关系也仅限于点头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底,美院内部举行了一个展,于祥的作品作为特别邀请参展,当时作品面前拍照留念的人特别多,美院领导就想在做一个研讨会,20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类聚集类活动不被批准。此事也就耽搁下来,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关注于祥先生,也知道他书法背后是丰富的书画修养。

于祥先生生于珠山脚下,70后,深受古琅琊文化影响,自幼好书画之道,对传统文化涉猎广泛,尤其对书画,用功极深,少人能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祥先生的书法之路,来自于颜柳,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绕不开颜真卿柳公权吧,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甚至书本都难找,于祥先生的一本《玄秘塔》字帖能写10年,到了初中,因为要买一本欧阳询的《九成宫》,省了30天的饭钱,于祥先生苦笑,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很难理解。于祥先生说,八九十年代,对于农村的孩子,走了至少十年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前的字帖,印刷质量远不如今天,仍然在书柜里藏着。于祥先生带了很多学生,经常讲这个故事,那是于祥的情怀,也是对学生的期望。

从《玄秘塔》到《九成宫》,于祥后来又进入魏晋钟繇和二王系列,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行草,于祥楷书写的好基础打得牢,进入二王没有费多大力气,书法史上讲,二王书法“尚韵”,这也是众多书法家毕生追求的,于祥经历了唐人尚法,后又求书法的“韵”,这就是艺无止境吧,谈话间,我问于祥老师,你尚什么,沉默片刻,于祥说,我尚学我尚练我尚刻苦,我的时间全在笔上,在书法领域,我永远是个小学生。我又问,当代的某某大师,他尚什么,“他尚吹,功夫全在嘴上;他尚利,钻到钱眼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书画让人安静,安静可以把玩书画,这个浮躁的年代,安静是一种奢侈,但书画把安静和艺术打通了,观于祥的书法,有一种静谧之气;看他的画,除了静谧之气,还有一种性情。艺术里的性情有两种,一是理性二是情感。除了书法,国画领域的花鸟、人物、山水,于祥都有涉猎,研究颇深。谈理性,就要谈有法可依,于祥的画作,技法来自古人,虽没有经过美院的专业锤炼,也绝不是江湖杂耍,有庙堂之气,有江湖之远。看他的画作,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画作,有不同的技法,越是近期的,技法磨砺的也纯熟,气韵也越来越顺畅,画作呈现出一种恬淡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的情感是丰富的,于祥也是通过作品来表达感情,站在于祥老师的画作前,往往忘掉的是技法,更能感受到激情,看于祥近几年的画作,能看到他的情感走势,看到个性,即使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业余爱好者,也能看出他的真实感情。

画家的性情在哪里,李可染说过“对待传统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然后再以最大的力气打出来”,于祥的做法是,对待传统,多学技法,对待创作,多表达情感。这就是李可染绘画思想实践吧,没有性情,画家顶多算个画匠吧。于祥先生用自己画作证明了艺术家有年龄高低,但理解年龄无大小。

古人说,书画一体,大概就是书画的工具,线条表达是一致的,书画一体才能讲得通,于祥先生正是对工具和线条理解的有深度,才能融会贯通,美院为于祥举办研讨会,大概也是从这个角度阐述吧。

作者:苏瑞 著名书画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