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合作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合作能够推动共同发展,我国一步步走向富强的道路上,中华民族共同奋斗为底色,开放与合作则是锦上添花,众多友好国家为我国的进步提供了帮助,其中有一个北欧小国,在我国补给舰被“卡脖子”时伸出援手,这个小国便是芬兰。为何芬兰敢承受多国重压,帮助我国扭转局面?这要从中芬的关系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当时的芬兰总统提到,虽然中芬地理相隔很远,但在历史和语言上,却是亲戚。在一般的交流场合中,这种谈话很常见,大多是为拉近关系说的客套话,但其实中芬的确是“血亲”。有些人可能会存在疑问,中国和芬兰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欧,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可能有血缘关系?但如果观察芬兰人的长相,你会发现中芬民众的确有相似之处。

特别是芬兰的东部地区,一些芬兰人和中国人的样貌极为相似。那些芬兰女性往往长着一头长发,她们的脸也比较平,不像欧美那样立体,更像中国人,她们的额头比较低,嘴唇也很薄,没有非洲人那种厚嘴唇。虽然她们也有金发碧眼,但忽略发色和瞳色,她们更像中国人。单纯从视觉上并不能准确分辨血缘,一些较为科学的研究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中芬的确存在“血缘关系”,一些专家在提取芬兰本地人的样本后进行分析,经过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果——芬兰人和其他欧洲人的基因并不同,他们身上的北欧基因占比57%,而其他的基因则来自东北亚。按理说,不同的人类聚集地存在地理差距,因此基因存在“地理”特性,为何北欧的芬兰人会具有东北亚的基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专家试图从历史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得到答案,原来在一万多年前,曾经有很多东北亚人穿过西伯利亚,他们打破了地理隔阂,来到波罗的海北面,又经过和当地人的通婚,把东北亚基因带到了北欧,而这群人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了芬兰前身。又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芬兰人身上便具备了北欧、东北亚的基因。

从这个角度再回顾那句中芬是“亲戚”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句客套话,中芬的确是“血亲”。中芬很早就开始建立合作关系,芬兰在1950年和我国建交,是最早和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另外还是支持我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之一,不难看出,中芬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芬兰多次向我国伸出援手,在我国的补给舰被多国“卡脖子”时,芬兰就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鼎力相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补给舰并不像战斗舰那样具有战斗威慑力,但补给舰在军事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补给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军力是否强盛,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舰就是提供“粮草”的关键工具。实际上补给舰提供的不仅仅是粮草,在生活用品以外,它还能提供军需物资,例如武器弹药、舰船能源等,它还能补充人员装备,因此它的作用不能忽视。

补给舰能够提供后勤保障,这在战斗中尤为关键,如果补给舰没有正常工作,一支舰艇部队就难以持续作战,以航母编队执行远扬任务为例,航母编队消耗的物资较多,需要补给舰的及时补充,如果这时补给舰掉链子,整个航母编队可能在大海上“瘫痪”,后果难以设想。

我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包括海军的发展,补给舰的实力也与日俱增。但是我国没有像美国那样在世界各地修建海外军事基地,因此不能和美国那样依靠军事基地及时补充物资,这种情况下,就要依赖后勤提供保障——补给舰就是后勤保障之一。当我国进行远洋航行时,很难靠外国港口进行补给,需要补给舰提供保障,虽然现在我国的补给舰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在补给舰领域一穷二白,这阻碍了我国军舰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补给舰的补充,我国的军舰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就只能在家门口游荡,不能执行远洋航行任务,为了能够打破这种困局,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大力推动补给舰领域的发展,但因为没有经验,我国在补给舰领域进步缓慢,即便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物力,也只是有一些小突破,没有能够在油水补给系统这个关键领域取得进步,面临技术阻碍,整个补给舰技术领域因此陷入了困局。

在技术层面陷入困顿,我国开始着手用其他途径解决对油水补给系统的需求,我国曾向英国一家造船厂求购横向航行油水补给装置,希望能解决需求问题。在一开始这家英国造船厂接受了我国的订单,谈下的单价为45英镑,但英国政府却从中作梗,阻止这家公司我国进行交易,甚至还拒绝我国人员前往该船厂参观考察。

英国政府的阻拦让我国再度陷入困局,但芬兰却及时为我国提供了援助,就在我国陷入困境中时,芬兰的造船厂来到我国访问,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了解了我国的窘迫后,芬兰主动提出帮助我国走出困境,芬兰愿意主动为我国提供油水补给系统建造方案。虽然芬兰人口没有中国那么多,但是芬兰的造船技术却十分先进,在建造补给舰这个领域实力强劲,当时苏联的多艘补给舰就是出自芬兰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芬兰这一行动解决了我国的燃眉之急,得知这一消息,当时的六机部派出8人代表团前往芬兰,同时计划向芬兰收购关键的横向油水补给设备。芬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国的代表团,不仅租用专机来接代表团,还提供了关键的补给设备资料,解答我方的各种问题。为了让代表团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油水补给系统,芬兰还邀请考察团登上“斯丸塔”号油水补给舰。

这艘补给舰是苏联在芬兰建造的,当时已经基本竣工,在芬兰的引导下,考察团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看了补给试验,收获颇丰。但是芬兰的热情却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另外一只拦路虎出现——苏联也开始阻拦我国补给舰的发展。

因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基本竣工,苏联派人前来验收,因此知道了我国考察团登船考察的事,当时中苏交恶,苏联自然不想我国掌握这项技术,也不愿意芬兰和我国达成购买补给舰的订单,于是苏联以取消和芬兰订单为要挟向芬兰提出了抗议,企图阻止芬兰向我国出售横向油水补给设备。美国也跳出来支持苏联,向芬兰提出警告,如果芬兰卖给我国设备,就要对它展开制裁。

美苏联合牵手对我国的补给舰“卡脖子”,芬兰在重压下只能表面上应允,不直接卖给我国整套油水补给设备,但芬兰并没有因此就斩断和我国的支持,选择把建造补给舰的技术一点点地提供给我国。在美苏不知情的前提下,芬兰向我国提供了关键的建造补给舰技术,包括横向油水补给设备的建造技术。

在芬兰技术的帮助下,我国脚踏实地地钻研如何建造横向油水补给设备,终于在上世纪10年代末攻破了技术难关,成功建造出第一艘905型油水干货补给舰。和以往单纯提供油水补给、单纯提供食品干货的补给舰不同的是,这种油水干货补给舰能够补充食品干货,也能够补充燃油、用水,在能力上更全面。

除了芬兰在我国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外,巴铁也帮了大忙。在我国派出考察团前去芬兰学习的时候,也派出另一支小组前去了巴基斯坦。巴铁在1964年接收了来自美国海军的一艘舰艇油船,命名为“达卡”号,向这艘舰艇油船取经是我们这支考察小组的目标。这艘船上有横向干、液货补给设备,如果能学到建造技术,同样能缓解我国面临的技术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铁同样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巴铁的“保护”下,我国这支小组一共耗时5周,在“达卡”号上进行干、液货补给的实操,获得不少实践经验,对我国建造和使用补给设备提供了帮助。在芬兰和巴基斯坦的帮助下,我国补给舰领域夯实了基础——掌握了建设技术还具备了实操实力。

有了905型补给舰的成功建造经验,我国在补给舰领域不断成长,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并未停下海军的发展脚步,这催生了更多的补给需求,伴随着补给需求的不断扩张,我国在905型补给舰的基础上建造903型补给舰,为我国海军提供了更强大的后勤保障。2017年,我国山东航母下水后不久,又专门为航母编队研制出901型综合补给舰,再度壮大了我国补给舰的体系。

为航母编队研制的901型综合补给舰,是实力强劲的大型综合补给舰,它的满载排水量高达48000吨。虽然这个型号的补给舰体型庞大,但是它的速度却并不低,有了成熟的技术帮助,901号补给舰的最大航速可达25节,能够满足航母编队的需求,可跟随航母编队进行全球补给。

901号补给舰的补给效率很高,这得益于舰艇上多达7个的补给站,借助众多的补给站,它能够给航母以及其他多个舰艇同时进行补给。按照一般情况,901号可利用极高的效率,在3个小时的时间里,为一个航母编队补充满足一周作战、生活需求的物资装备,十分可靠。

正是因为901号的出色表现,让我国航母战斗群在远航作战时能摒弃后顾之忧,航母战斗群能够“心无旁骛”地执行任务,不必担忧物资补给问题。我国海军也在901号补给舰下水后,拥有了更强的战斗实力,完善了远洋部署的版图。如今我国有两艘901型舰正式服役,分别为辽宁舰、山东舰专用,为了满足更多需求,我国仍在推动该型号舰的发展,如今另外一艘已经试航,还有一艘在建设,以满足我国3、4号航母的需求。

其实在补给舰之外,芬兰还在破冰船领域帮了我国大忙。我国因地理因素,对破冰船的需求并不大,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极地科学考察项目激发了对破冰船的需求,我国也开始重视极地科学考察项目,在1984年,我国首次组织考察队前往南极科学考察,并在第二年建立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极科考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我国也迎来了技术难点——依靠我国当时的技术,无法造出携带更多物资的科考船,因此不能深入南极大陆建立科考站。尽管我国通过购买运输补给船,并把它改装成科考破冰船雪龙号,但雪龙号本身较为破旧,破冰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这时候建造一艘新的破冰船成为亟待完成的目标。

我国计划通过中外联合设计达成这一目标,但我国在对外招标时却遭受美国施压,很少有国家投标,但芬兰再度帮助我国,并提出较为优厚的条件,中芬达成合作后,在2012年启动了该项目。2019年7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解决我国对基地可靠的需求。

实际上,芬兰对我国的帮助远不止补给舰和破冰船,芬兰在过去还在很多方面与我国展开合作。如今中芬两国仍旧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在经济方面友好交流,还在旅游、投资、服务等方面展开积极互动。虽然相隔数千里,但中芬依然共同维护着珍贵的友谊,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感谢芬兰在过去为我国提供的种种帮助,也应继续促进这种合作关系的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