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刘三姐》剧照

▲《新刘三姐》剧照

“千江水,万里云,浪卷云飞总是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壮乡唱歌人……”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由广西戏剧院创排的彩调剧《新刘三姐》5月9日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提起“刘三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戏剧电影中那个用山歌对封建恶势力表达反抗的、聪明伶俐的壮家少女形象。《刘三姐》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事创作的彩调剧,并且因其1960年改编成戏曲电影而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的情感记忆。壮族山歌别具一格的优美意象和旋律,也因此传遍大江南北。

电影《刘三姐》不仅仅是广西的文化符号,更是全中国劳动人民心中的文化符号,有着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力。创排彩调剧《新刘三姐》,也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自然会与经典电影做对比,这也给《新刘三姐》的创作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既传承经典,又跟随时代的发展特色进行创新和提升?

自2019年9月创排首演后,彩调剧《新刘三姐》几经修改提升,先后在北京、上海演出。《新刘三姐》在传承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用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绎、新的舞台讲述广西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新时代故事。通过姐美、阿朗、莫非等新时代青年在乡村与城市的潮涌中,在故乡与远方的羁绊里,演绎着当代壮乡人对山歌的坚守,对家乡青山绿水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排恰逢其时。”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刘三姐是广西山歌的文化传承,所以在剧目创作时,我们力求做到彩调的味道不变,山歌唱腔不变,如《唱山歌》《多谢了》等经典曲子填入了新词,把新时代的新面貌、新发展用山歌来表现。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说唱、摇滚等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元素,特别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

《新刘三姐》既保留了彩调本土韵味,又展现了戏剧语言上的“新”;打破戏曲固有的程式化,让演员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体现了导演手法上的“新”;剧中融入了电商、网络等一些时代流行元素,体现了内容上的“新”;彩调剧山歌体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综合运用,体现了艺术手法的“新”。

“两代刘三姐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社会矛盾也不同。她们都是勤劳、智慧的壮族儿女的杰出代表,一个是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一个是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但山歌都是她们最强大的武器。可以说,两代刘三姐的魂是一样的,也是极富时代特色的。《新刘三姐》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讴歌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总导演宫晓东说。

剧中扮演姐美的演员陈慧说:“在创作这个角色中,既要把握好她的‘魂’,也要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型’。姐美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心地善良的致富带头人,更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榜样,她对生活充满激情、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人民充满感情。”

为了准确把握人物角色,主创团队多次赴刘三姐故乡宜州进行实地采风、在桑蚕养殖基地学习观摩了养蚕工作流程、与带头致富的电商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学习,从而对人物情感有了充分的理解,逐渐内化成自己饰演角色的“魂”。

除此之外,姐美角色的美和新,表现在她的唱和身段表演方面。在演唱中,既要把传统彩调唱段的韵味展示出来,又要融入广西山歌的元素,还要把当代流行元素中的摇滚、说唱、交响乐融入其中,这对从事京剧表演艺术多年的陈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发声的位置和方法,到尾音的处理,到气息的控制,都必须从京剧的方法迅速转变,为此陈慧向唐佩珠、蒋剑等老师虚心学习请教,进行多次演唱训练。不仅如此,演员们还运用流行歌曲演唱的方式,加以舞蹈动作,很好地配合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让山歌演唱更加时尚。

在《新刘三姐》的演员选拔中,广西戏剧院采取了“一人一首歌”的形式,广泛考查演员。龙倩认为,广西戏剧院有京剧、壮剧、彩调等不同专业行当,演员不仅要有自己的主攻专业,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像陈慧这样的主要演员,虽然是京剧行当,但作为广西人,她对彩调、山歌从小耳濡目染,含有本土的文化基因,对塑造角色有着天然的优势。

龙倩认为,传统的地方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最能让当地群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更成为创作本地时代题材的最好载体。用观众熟悉的方式,讲述观众身边的故事,这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近年来,广西戏剧院创编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壮剧《百色起义》、反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壮剧《黄文秀》、反映乡情的桂剧《花桥荣记》等等,这些剧目都是根据广西本地的革命历史事件、先进人物和传统文化等题材创作的,把鲜活的事件和人物用舞台艺术进行呈现,直击观众的内心,既有戏剧的文化魅力,又有学习党史、宣传先进、颂扬时代的深刻内涵。

“在我们身边,有时代楷模黄文秀,有着和《新刘三姐》中姐美一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苏秀清,讲好他们的故事,反映他们的精神,是广西戏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龙倩说。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