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有家长问:区老师,为什么你的这个号和群里都那么少小升初的资讯呀?别的都一大堆什么小升初暗号表,意向二维码,开放日攻略,密考和杯赛时间,简历如何准备,你为啥什么都没有?

最近多了一些新粉,统一回答一遍:你们问错人啦!我这里啥都没有。

首先,我是教中学的老师,对中学生和中学的资讯比较熟悉,小升初相关的状况其实也没有太关注。所以,说实话,我真不了解这些瞬息万变的信息以及内幕,自然不能班门弄斧,更谈不上开讲座搞直播写文章。

而更重要的是,我个人对上述所有以学校发号施令,自媒体,机构以及各种相关利益链条上的人“通力合作”,以达到各自利益的违规做法,感到相当恶心。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意见,大家可以继续跳舞继续嗨,本键盘侠除了口嗨和写几个字,没能力也没办法做啥。

如果你非要问我的话,本键盘侠说说自己的意见,供各位家长参考。

1、所有上述操作,有一个算一个,就是违规。和我前段时间说的中考签约包捞,以及不签约落榜后给钱搞挂读一样,就是违规。区别在于,小升初牵涉面更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且只要你学籍没问题,过了海就是神仙,进了心仪学校和班级就没啥问题了。

2、混各种群和论坛,参加各种杯赛和密考,肯定是对小升初有帮助的。你想嘛,学校有择优(姑且不用“掐尖”)的需求,他们不能轻易出面,那就只能通过“代理人”才能实现。从这点来讲,收钱干活,无论是倒卖小升初信息,还是拉人头收门票考试,只要是真的,那都不算骗子。

3、公办初中的普通班就是菜,这点不容反驳,谁都希望去更好的学校和班级。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这些违规操作的空间已经被压缩了,并且将持续压缩。这里头存在博弈,是定规矩的人和执行者与既得利益者的博弈。这个博弈和杀死课外辅导机构不同,它复杂得多,只能拉锯,没办法一棒子打死,而拉锯的过程,一定是慢慢压缩空间。

比如,2020年的这波民办学校(理论上)100%摇号,虽然你我皆知不能做到100%,但至少是压缩了民校可操作的空间。再比如我们当笑话看的某些民校表示自己绝不会违规招生的“严正声明”,虽然你我皆知他依然在做,但做的方法必然更隐蔽,规模必然会更少。

这对家长来说,意味着要通过这些地下途径进入心仪学校的心仪班级的话,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因为规模少了,意味着信息获取难度会加大,更意味着孩子需要有更过硬的能力。继续坚持前几年泡群,到处投简历,填表,考试这些做法,可能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孩子也可能只是陪跑

显而易见的,以2020年为分水岭,多个区的公办学校水平在提高。这是因为越来越多家长逐渐意识到,小升初过去这种模式,付出与收获可能不成正比。

这里的付出包括家长的时间和金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为了孩子身心俱疲,而孩子也承担了不应该属于这个年纪的压力,透支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透支着未来。

但是收获呢?收获是一个可能进入好学校和好班级的机会。的确,数据表明,好学校好班级的成材率远高于普通公办初中普通班,但你有没有想过,所谓“好学校”究竟是学校好还是因为那些素质高的家长共同选择了这所学校?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成材率的数据就没有意义,因为起点不同。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被到处传播着的焦虑玩弄于股掌,该做的要做,但要像一些自媒体鼓吹的那般天天找半个小时关注他们的资讯,分析研究学校的特征,留意着怎么投简历,哪里有密考渠道,真的大可不必,适度即可。

什么是适度,什么叫过度?

我认为,如果自家孩子成绩一直不错,那么一直保持校内成绩290-295,是适度,非要搞到298,是过度。

我认为,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英语课外拓展训练,是适度,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地去上培优课,是过度。

我认为,培养孩子一两项兴趣爱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抱着锻炼的目的参加一些对应的比赛和考试,是适度,仅仅为了一张证书,报读一堆课程,跨地域去考证,参加杯赛,自己都觉得难受,就是过度。

我认为,关注组内部分公办学校,以及选择2~3所能力心仪的民办学校,关注他们开放日时间,填写对应的报考意向二维码,是适度,大海捞针,逢校必去,是过度。

我认为,关注1-2个相关公众号,偶尔浏览一下小升初资讯,是适度,付费入群,到处听讲座生怕错过什么,是过度。

毒鸡汤总喜欢说,小升初不仅考孩子,还是考家长,别给孩子拖后腿。话本身没错,但考家长的地方绝不是考你知道多少暗号,考你能带孩子参加多少场密考。

真正的考家长,应该是从小开始的家庭教育,在孩子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学习习惯,思维视野,课外知识,动手能力,待人接物等等各方面的培养。

现在我的初中群里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这些,我觉得很有营养的话题,大家抛出问题,分享各自教育心得,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