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林启清

桂岭师范(桂林民族师范的前身)校址于1947年定在桂林市六合路。此地虽是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旧址,但学生宿舍是草房,校园只是荒草丛生的一片野地,蛇鼠经常出没,还有黄鼠狼安家。一切建设工作都是从头开始。1947年雷泽光任校长时,开始建设砖木结构的平房,有教室、办公室、教工住房及学生宿舍,后来,经过几十年计划安排,施工建设,逐步建成一幢幢楼房。

校园内的道路、球场、花坛、园地的建设以及栽花种草,植树绿化,多是靠学生及员工的劳动来完成。我校各族学生,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从小热爱劳动,有从事劳动的习惯和强健的身手。学校依靠各族师生,一班接一班,一代接一代,如愚公移山一样,劳动不息,最终将学校建成园林式的学堂。万千学子,成为劳动建校的新愚公。

岭师校门设在六合路,校门内道路正中有一个横塘,行人不能直通北校区。当时,简师11班的同学,合力建造了一座桥,进校直入校区,不需转弯了,大大方便了师生行人。此桥命名为“励志桥”。该班同学,为建校立了头功。

这个横塘虽然有了“励志桥”,但走路仍感不便,臭水塘也不符合卫生要求,学校决定填平此塘,又是一班接一班,大家劳动,挑土填埋,最终把横塘填平了。后来在这填平的横塘一带,部分铺设水泥地,部分建造花坛,还植树种花,成为一片荫凉美化的场地,成为学生活动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学校的篮球场,是学生轮流到漓江边挖沙选石,挑回学校,搅拌水泥铺设而成。校内很多道路也是学生修筑的。有很多处路段,路面铺了鹅卵石,镶成各种花边、图案;有的镶成“民族团结万岁”几个大字。校史陈列室有此路段照片展出。

五十年代,桂林民师副校长张前圻在一次动员植树的大会上,朗诵一首自创的《绿化校园歌》,阐明绿化的重要性,指示全体师生员工,“一人种一树,要求护理严”,“苦战几春秋,校园比画妍”。张副校长亲自安排指导植树,在地面丈量,定好株距、行距,然后,按照树种树苗大小规定挖坑深浅尺寸,把树苗种下,落实分班分人分株保种保活。又动员学生从山区带来树苗,学校仅有的一棵松树,就是学生送来的树苗,现已成为校园中高大挺拔的长青松。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艰苦劳动,平整校园,植树栽花,野草丛生高低不平的校园确实变了样,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但是,学校大门是旧的,进校之路,不成林荫道,急需改造。于是,学校决定:将大门从六合路改向建干路,建一座新校门,修筑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校园深处。林启清、顾学仁刚从苗儿山公路指挥部调来民师,有点筑路知识,暂充筑路技术员,指挥铺筑大道。全路由73级、74级、75级、76级各班同学分段负责施工。挖好基槽,首先砌上大片石,再填中碎石,面撒小碎石,用压路机碾平压固,一条宽阔的大道路基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8月,74级毕业生住校待分配。利用这个时机,组织全年级毕业生,在路面铺设混凝土,数日的奋战,前段路面即铺完成,继而铺草浇水养护成功。后面一段由75级、76级学生下学期接铺,成了完整的进校的水泥大道。

吴佩原是苗儿山电视台公路指挥部指挥长,1978年,三线转教坛,调到民师任总支书记兼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瞄准改造门面之举,立即组织种植校大道两旁之行道树。为了早日成荫,专购桂花大树,用汽车运回,动用吊车栽种。大树定植道旁,饱经雨露滋润,员生浇灌护理,修枝剪叶,喷药杀虫,一株株伞形桂花树蓬勃生长,很快能遮荫纳凉,形成了林荫大道。

同大道配套的主体工程就是校大门。校长亲赴南宁选样,最后选定南宁市文化宫大门为蓝本,回校组织兴建。不日,大门建成了,四根大门柱底镶金花大理石,大门横额正书“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八个朱红大字。另用木质铭牌,上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悬挂大门左柱上。后来,大门改成琉璃瓦飞檐盖顶,更具民族特色。

七十年代后,逐年建筑楼房,先后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楼、图书楼、美音楼、教工住宅楼、办公楼、大礼堂等等。建楼施工时,开挖基槽也多是学生分班劳动,完成土方开挖任务。所以,校园内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也有各族学生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学生挖槽劳动照片

雄伟的大门,紧接康庄林荫道,直达大礼堂,加上先后兴建的高楼群,浑然一体。道旁大操场,篮球场,周边已种桂花树、女贞树、天竺桂,还有原来的大榕树,枝繁叶茂,一片荫凉。校内到处都有大树小树,松桦挺拔,绿柳飘扬,桂花溢香,桃李满园。大楼前及校内各处都有花坛。还有盆花点缀,百花盛开,草木芬芳,真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被评为桂林市绿化先进单位。

1976年11月74、75级学生参加开挖第一教工宿舍楼基槽劳动完满完成任务1981年10月80级、81级学生参加开挖第一幢学生宿舍楼基槽劳动,各班灵活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开挖土方任务。

大操场后来又改建一新。足球场种上纯种草皮,周围塑胶跑道环绕,合金钢栏杆圈围,银光闪亮。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跳高跳远沙坑配套,周边树荫可以乘凉。师生员工均可进场运动,退休老人及家属,每天均有三五成群上跑道漫步,好一个有益身心健康之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8月,国家教委发给民师奖金十万元,学校用来修筑校园水泥路,校内道路,四通八达。九十年代,学校聘请园艺专家设计美化,校园更美了。有草坪、有花木、有长廊,还有湖塘亭台,百花绽放,满园飘香。张校长早年的动员令“苦战几春秋,校园比画妍”已成现实,真是一处学习深造的好地方。多少各族子弟,进入校门,完成学业,一批批走出校门,分赴各地,为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各族校友,都会永久记挂曾经拍照留念的校大门,回忆遮荫纳凉的林荫道,神往生活学习、百花盛开的校园,怀念母校的培养,牢记恩师的教诲,梦游这所园林式瑰丽的学堂。

(本文来源:《桃李遍山村—广西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办学七十年历史资料选编(1935-20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