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中国的大西部,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是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意味着成渝地区将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那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个什么圈,又该怎样画好这个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都“圈”在了哪里呢?最近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首先对成渝经济圈的范围做了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我国中西部,以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为核心,范围包括重庆中心城区在内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其中绵阳、达州、雅安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9800万,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已经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以全国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贡献了约38%的GDP。而西部则长期处于“跟跑”状态,缺少强有力的支点撬动发展。

在《规划纲要》中,以四个关键词阐述了成渝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即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四个关键词将成渝经济圈未来的模样勾画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圈”究竟该怎么画?《规划纲要》也对成渝经济圈的建设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这九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明确而具体。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这些任务将逐一落实。这既是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契机,也意味着巨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九项任务中,“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格外引人关注。和其他城市群相比,成渝经济圈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两个城市的双核驱动。重庆和成都这两座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成渝地区的50%以上,无疑,这两座城市将以强大活力共同引领整个经济圈的发展。

以双城带动整个区域尤其是周边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是建设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目标之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双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

成渝地区人口密集,周边农村人口比例较高且发展相对落后。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不仅能带动多个城市发展,也将极大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百姓得到实惠、分享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实现这样的规划蓝图,关键要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搭建高质量、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这对区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成渝地区的高端要素和产业加速集聚,已经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一些重要领域如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不断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对未来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而这也是当地一直在推动的产业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苹果无线充电器、智能遥控器,约一半的华为平板电脑后壳都出自四川宜宾的一家企业,而这些产品所用的芯片、显示屏基板等配件,有三分之一都来自重庆的一家企业。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合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推动建设成渝经济圈,不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是着眼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方方面面的提升,比如它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就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主要水源涵养地。成渝经济圈发展起来,将极大减小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这是党中央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守护中华民族的福祉而进行的长远规划。

在《规划纲要》中还提出,要把成渝经济圈建设成“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重要任务。成渝经济圈在我国对外开放布局中占据重要战略位置,它是“一带一路”和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说:“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成渝为起点向西北方向联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成渝开始,通过广西北部湾出海口,又联系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沿海港口,相当于把‘一带’和‘一路’打通连接形成了一个新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成渝经济圈打造成“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变幻,挑战和困难接连不断,但我国将继续履行承诺,促进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和经济复苏,推动构建共担风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而建设成渝经济圈显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规划纲要》对成渝经济圈建设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到2025年,成渝经济圈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和重庆这对双子星城市怎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是个核心课题。两座城市未来除了各自都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更要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打破壁垒、疏通瓶颈,共下一盘棋,共建经济圈,唱好这首“双城记”。

来源: 央视网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