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阻隔使上古史在我们的记忆里犹如雾中之花。很多朋友脑海中对早期“中国”的印象,更多来白古代文献的片断记载甚至传说。对于文字产生前或产生之初还没能留下清晰记载的时代而言,考古学是我们探古寻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底蕴通过商周时代王朝间的传承扬弃,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二里头,本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和中国千千万万个村落名一样,她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就在她的身后,在绿油油的麦田下,却隐藏着3000多年前华夏族群一段辉煌的历史。这段历史也被其后人遗忘了3000多年,直到60多年前她进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视野,才从此跻身于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我们也由此知道,在数千年华夏史前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这里产生了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先民所创造。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

(部分资料来源于《最早的中国:二里头的崛起》)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