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1963年在陕西出土的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上有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其后在诗词文赋中多次出现“中国”,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诗词里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经》里的“中国”——《诗经·大雅·民劳》部分节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这是现行记载的最早出现在诗词里的中国,在这首诗歌中,不仅出现了“中国”,还有“小康”,这是一首讽刺劝谏统治者爱护国民的诗歌,在诗歌开篇就说到: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可以让他们稍稍安居了。要爱护京城的老百姓啊……

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是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秦散文中的“中国”——《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翻译: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的大臣不够用吗?这些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你现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得这么严重吗?”

这里的“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汉诗赋里的“中国”——《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是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

诗中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汉诗赋里的“中国”——贾谊《惜誓》节选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翻译: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这里的“中国”同样指中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诗里的“中国”——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诗中的“中国”指的是国之中央,即唐朝的京城——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诗里的“中国”——李白《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这里的“中国”指中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诗里的“中国”——陆游《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是陆游最悲壮的一首诗歌,也是笔者最喜欢的陆游的诗歌之一,梁启超先生评价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一生主张恢复,主张抗金,空有远大志向却报国无门。于是他将这满腔爱国热情和对政府的不满化作一行行诗句,化作一声声呐喊!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堪称时代最强音。

这里诗中的“中国”指的便是统一的中国,整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现代诗词里的“中国”——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4月27日,在中共五大上,毛主席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主席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主席途经武汉,怀着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写下了这首《菩萨蛮》。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粤汉铁路、京汉铁路连接南北。向远处眺望,烟雨迷茫,龟山与蛇山隔江对峙紧锁着长江。

知道昔日的黄鹤飞去了哪里吗?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词里的“中国”指的是全中国。

三山五岳作脊梁,五湖四海血脉张。历经千年风骨在,屹立东方永安康。

美哉!中国!

壮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还知道那些诗词里的“中国”,欢迎留言。

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