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整理抽屉,发现一支黑色的钢笔。这钢笔有一拃长,掰断的笔挎上长满铁锈。浑圆的笔身上,有一条隐隐的裂纹,很有年代感。我抚摸着这支钢笔,思绪一下子回到四十多年前。

小学三年级开学,我领到了新书和本子,便央求父亲给我写名字。只见父亲从一个发黄的硬皮本里,抽出一支黑钢笔,眯着眼睛,一笔一划地写着我的班级和姓名,那认真的神态仿佛是在完成一项重大工程。每写完一本,父亲都要把书拿起来,眯着眼睛伸到远处看看,又缩到近处看看,然后看着我,一脸惭愧地说,字写得不好,我娃要好好练,将来一定比我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完后,父亲感到不尽意,便打开我的语文和数学书的封皮,在扉页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然后,又期待地看着我,说,娃呀,咱们几代人都是睁眼瞎,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改变咱们的门风,我默默地点点头。

其实那时,我感觉父亲的字写得很好,特别是用钢笔写字,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我曾经在一二年级时,多次偷偷从父亲的笔记本里抽出那支钢笔,在草稿本上做作业,做完后,把本子藏到我的书包,生怕被父亲发现。有很多次,指头上沾了墨水,我急忙在院子里的脸盆里,洗了又洗,生怕父亲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不久,老师要求我们用钢笔写字。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把老师的话转给了父亲,父亲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我在忐忑中吃完饭。忽然,父亲把我叫到院子里。

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也很明,想起它我现在眼前都是一片亮光。父亲坐在院子的锤布石上,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身边放着他那个钢笔。父亲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放下,拿起本子和笔,看着我说,你知道,我为啥把这本子和笔当作宝贝吗?我摇摇头。父亲一脸严肃,给我讲了笔记本和钢笔的来历。

那是1951年初,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跨过鸭绿江,给前线部队送战备物资。当时天寒地冻,遍地的积雪,他所在的大车营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很多时候,一大车又重又笨的装备,走着走着便陷进雪坑。他们在班长的指挥下,很多人围着大车,你推我拽,才把大车推上来。疯狂的西北风怪叫着,空气里凝聚着难以忍受的寒冷。但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听到远方前线的炮声,哪顾上这些,几天几夜没有停歇,终于按时把这批物资送到了兵站。

父亲说,他硬是强忍着伤痛坚持到任务完成。当他想把棉鞋脱下来时,已经不可能了,脚和鞋已经冻在了一起。最后,战友只好忍痛割爱地一点点把棉鞋用刀子划开,才取出了他早已冻得红肿僵硬的脚。

就在那次,部队上给父亲记三等功一次。班长为了鼓励父亲,还特意把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赠送给了父亲。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张贴在我家墙上的大红立功喜报,内容是这样写的:“徐志清先生:你儿徐明义在参加抗美援朝中,荣立三等功一次。特此报喜。”徐志清就是我未曾谋面爷爷的名字。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抬头看着挂在天空的那轮圆月,迟迟没有说话,他仿佛还沉浸在那峥嵘的岁月里。忽然,他把笔记本和钢笔一起递到我的手里,严肃地说,娃呀,这就是咱家的传家宝,我今天交给你,希望你能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我那时并不十分明白父亲说这些话的含义,但我从父亲凝重的目光里,看到了这传家宝的珍贵。

后来,我发奋学习,用那支钢笔,完成了小学学业,上了初中和高中,我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教育奉献了四十多年,颇感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