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玉(女)和同事用银杏叶装点经营的餐厅
景色秀美、生机盎然的铁牛村 本报资料图片
冬日的薄雾从荷塘中蒸腾起来,将林盘掩映的民居衬托得犹如仙境。漫山遍野的柑橘变黄了,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眼前的西来镇铁牛村美不胜收。荷塘边,一座古朴而又别致的院子里,三三两两的居民正在喝茶、聊天、晒太阳。
这是铁牛村的网红餐厅“铁牛妈妈的厨房”,两年前,这里还是村民王晓玉自己经营的一个普通农家乐。自从“海归”建筑师施国平等一批新村民到来后,这座院子不仅变成了受城里人欢迎的高颜值特色生态餐厅,王晓玉本人也成了这里的房东兼员工,收入翻了一番。
让老村民回家、新村民回流、城市游客回归,这便是铁牛村“点石成金”的秘诀。随着老旧场镇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铁牛村的环境一天天变好,配套一天天完善,小镇功能的全面提升,新老村民一同创造出惬意宜居的别样小镇生活。
【听听群众怎么看】
回溯到2019年,成蒲铁路刚刚通车,在西来镇就有个站,从铁牛村开车过去只要2分钟,到西来古镇也只要5分钟。交通格局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包括铁牛村在内的西来镇被蒲江县纳入场镇功能提升重点区域,铁牛村也成了重点打造的美丽村庄之一。
一个个新村民来了
乡村环境更美 产业更多元
仅仅两年前,西来镇铁牛村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川西小村庄。村民王晓玉每天早起晚睡,经营着自己的农家乐,一年下来能赚个10来万元。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小村庄,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村上建起了白墙黛瓦的特色民居,打造出小桥流水的荷塘水景,蜿蜒的绿道从小区里穿过,村庄旁边还建起了县上重点打造的郊野生态公园。王晓玉腾出原来的老院子,一家4口搬进了一栋14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优美的生态和完善的配套不仅让村民感到幸福,也吸引了远方来的城里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为明月村做过总规划师的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注册建筑师、上海PURE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施国平来到铁牛村,他被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和人文深深吸引,施国平决定留下来。
在施国平看来,未来乡村应该成为跟城市同样的生活载体,而铁牛村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完善的功能配套,让他的改造有了良好支撑。他一边着手进行全面规划,一边发动其他人也来共同投身这项全新的事业。
逐渐地,一个个在各自领域响当当的新村民纷纷在此会聚,目前常驻新村民已达到了50人,“候鸟”新村民达到了300多人。
这些远道而来的新村民,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比如前安藤忠雄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代理人高健;浙江台地文旅集团董事长童浩;清华大学社会与人类学硕士梁莉;曾获得德国红点奖的王琛……他们按照专业分成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规划设计、教育公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生态农业7个板块,决心在铁牛村将自己的专业所长用于乡村建设,推动蒲江县新产业融合、新社区融合、新城乡融合发展。
果园度假小屋、铁牛妈妈的厨房、生态自然教育学堂……在新村民的带动下,一个个融合了田园生态、特色产业和人文气息的美好生活空间以及众多文创产品在大家眼前呈现。
村庄变化令人羡慕
村民尝到了产业甜头
吃过晚饭,铁牛村3组村民赵光兴散步到荷塘边。“铁牛妈妈的厨房”里客人还很多,暖黄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伴着客人们的欢声笑语隔着绿化墙透过来,赵光兴看得有点入神。
想起这个餐厅曾经的模样,赵光兴不禁心生羡慕,没想到在新村民手中,原先的那个“普通农家乐”变身成了“网红餐厅”。
赵光兴家也有个林盘掩映的院子,他已经向施国平团队提出了申请,请这些有学问、有眼界的新村民来帮忙一起打造。这段时间,他只要有空就会来转转,琢磨学习别人的理念,并且已经动手开始了前期工作,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栽种了榕树、大香樟等。
“以前觉得城里好,曾经想过把院子租出去,然后去城里买房子生活,现在我觉得我们村上太好了,我也想有个这样的网红院子,坚决不走了!”赵光兴憧憬地说。
虽然还在持续打造中,但风貌景观和功能配套全面提升的铁牛村,已经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如今已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村庄,铁牛村正在探索实践绿色资源转化逻辑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实事盘点】
生活场景宜居 消费场景多元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场镇功能提升是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成都市坚持“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原则,把场镇整治融入乡村规划重要内容,结合特色镇(街区)打造、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天府绿道建设,以及“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全域统筹开展乡村空间形态、产业业态、生态环境的策划、规划和设计,组织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全球招标活动,以“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优美环境,推动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全市涌现了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等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典型。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着力健全价值转化机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场镇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推动乡村形态改造和功能提升,促进乡村绿色资源深度挖掘,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产业发展和宜居乡村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通过不断构建宜居生活场景和多元消费场景,吸引资本、人才、游客向农村聚集,带动民宿、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大邑县安仁镇引入华侨城集团,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企业”模式,打造了南岸美村(黄瓜寺林盘);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与上海星域集团按照“村民+村集体+公司”合作模式,联合打造“九坊宿墅”项目;崇州道明镇竹艺村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融入场镇改造和产业打造等各环节,2020年文创总收入超8000万元,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全村人均增收近4000元。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1.3亿人次,乡村旅游年收入突破500亿元。
【今后怎么干】
计划在5年内
铁牛村将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自镇(乡)、村(社区)行政机构改革以来,合并之后的铁牛村共有9.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2300亩果林、鱼塘,分别属于3000余名老村民。如今新老村民共同成立了村企联合社,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租赁、统一盘活;而每个老村民都是联合社的股东,每年可以有分红。目前,铁牛村共有7家机构,包括5家公司和2个社会组织,将按照“果园变乐园,风景变场景”的产业融合理念,村上将全域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今后这里的果园将采用生态有机种植,并延伸开发出柑橘果酱、橘子汽水、柑橘酒、柑橘果冻、罐头等高品质加工产品和文创产品;而12300亩果林鱼塘中将有上百个乡村果园小客栈、小书房、小茶室、小工坊,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会员平台,成为一个以柑橘为核心,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的经济收入业态。
目前,村里已经有2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20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生态果园提升和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我们希望和老村民一起创造一种蕴含东方文明和生活美学的生态田园生活方式,并计划用5年时间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并将铁牛村打造成成都首个公园城市未来美好乡村的创新试验区。”施国平表示。
本报记者 陈泳 摄影 魏麟潇 熊一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