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枕猫

提起新疆,我们脑海中不禁会浮现出白雪皑皑的连绵雪山和一望无际的浩瀚沙漠,如此风景在游客的眼中无疑是美不胜收的。

很多人喜欢去新疆旅游,但要在此定居,便需要忍受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一些不适。

作为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新疆地区日间温差特别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便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

虽然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且气候恶劣的新疆地区对于旅游爱好者而言去一趟都是要经过再三考虑的,普通人想要在此定居需要下一定决心。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十三五期间人口迁徙图谱显示,仅次于广东和浙江两大人口流入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84.21万的人口流入位列第三。

在这个不包邮就弃购的电商时代,新疆这个电商常常都不包邮的地区,都有哪些人来此打工并定居呢?

百度地图慧眼查询给我们揭晓了答案,流入新疆地区的人口中排名前两位的是甘肃省和河南省。

那么,新疆又是以何魅力吸引了这两省人民来疆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时代

同样地处偏远的大西北 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优于甘肃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

这首歌唱出了当年薛平贵带兵出征西凉却遭人暗算,他的夫人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盼得郎君归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西凉故地便位于如今的甘肃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凉

新疆、甘肃相似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两地的人民在性格上都十分豪爽直接,也特别吃苦耐劳。而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两地人民更能合得来,相比去中原地区发展,去临近地区打工更有归属感一些。

同时,两地人民的饮食习惯也相差无几,闻名全国的兰州拉面和新疆最有名的大盘鸡都是面食,反映了西北人民共同的美食爱好。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共同的性格爱好,使得两地人民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

比起甘肃省的面积狭小和资源匮乏,新疆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土地面积都丰富的多,因此两地经济相较而言,新疆地区要优于甘肃省。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疆2020年的GDP达13797.58亿元,而隔壁甘肃省则约为901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地区

因此,离开老家甘肃前往新疆打工,便是许多甘肃人的选择了。由于新疆条件艰苦,因此招工工资比内地高不少,甘肃人去新疆打工一段时间,就能攒下不少钱。

据乌鲁木齐商品房成交情况来看,2016年到2020年购买商品房的外省人中,甘肃人购买乌鲁木齐商品房的数量一直趋于各省首位。

愿意将大半生积蓄都投入到乌鲁木齐的一套房子上,说明甘肃人对在此生活是很满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房

虽然两地距离遥远 但河南与新疆渊源甚深

不同于甘肃省与新疆地区有着地理意义上的接近,更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一直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一度成为是中央政权的统治中心。

就像如今的北京一样,越是权力中心越是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地靠近。更何况,作为中原大省,河南省由于土地肥沃,如今依然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当地自古以来便用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粮食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河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正因为人口众多,一旦遇到天灾造成饥荒便会产生很多的灾民,当故土再也无以为家之时,他们只好向远方迁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食

看过冯小刚导演的《1942》这部电影的读者不难知道,真到了灾荒之年,无论是大地主还是小老百姓,都难逃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命运,因此流落他乡便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如今的河南人选择外出打工,并非在饥荒逼迫下进行的无目的流浪,而是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

可是,他们为何把目光投向了新疆呢?这就不能不提河南人前往新疆的两次大迁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出打工

河南人第一次大规模迁往新疆是在新疆正式设省之后。新疆地区从西汉开始便接受中原管理,到了清乾隆时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将西域地区重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到了清光绪十年,左宗棠带领清军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回新疆地区后,清廷才正式在此设省。

当年跟随左宗棠去收复新疆的清军中有一支队伍叫“嵩武军”,这是同治年间河南巡抚李鹤年为了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命令张曜在当地兴办团练,所训练出来的一支军队,因此这是一支由河南人组成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

在新疆设省之后,为了防止阿古柏卷土重来继续入侵新疆,清廷便命令“嵩武军”驻扎当地随时待命。因此,这支由河南人组成的队伍便留在了新疆,他们在此生儿育女建设家园。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迁往新疆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新疆地区在解放初期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了巩固边防发展生产,中央政府在1954年直接命令当地驻军集体就地转业,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但光靠解放军的力量来建设新疆毕竟力量有限,因此在1956年,中央号召全国各地的有为青年去支援新疆,当年河南便支援了4万多青壮年奔赴新疆。此后两年,河南省在1957年和1958年分别动员了4万和2万青壮年去新疆开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荒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近10万中原儿女不远千里奔赴祖国的西部边陲,投身到垦区开荒的艰苦事业中去。第一批援疆青年们在新疆扎下根后,发家致富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河南老家。

作为产粮大省,河南人对于经营土地有着丰富的经验,奈何河南省人多地少,很难依靠种地来发家致富。

恰恰新疆地广人稀,来此发展不仅土地的租金十分优惠,面积又大,加上有老乡们早先成功的经验,于是越来越多的河南加入了建设新疆的热潮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荒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宣传部部长介绍说,当年援疆的河南青年中,有2万多人都留在了石河子市,由于此地的河南人众多,河南话俨然成了这里的通用语言。

而这些河南人更是在此扎下根来,他们在此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他们的子孙后代作为“疆二代”也少有回河南的,更是将家乡的亲朋好友们又带到新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河子市

地广人稀政策友好 新疆地区的人口吸引力不断上升

俗话说:生活的理想,便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如果家乡满足不了自己的理想,那么走出去追求理想便成了人们不二的选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到繁华的大城市去是很多年轻人共同的选择,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口的涌入,大城市也出现了“大城市病”。

拥挤的交通,高企的房价,使得很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压力使得很多年轻人喊出了“逃离北上广”这个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房难

与此同时,大城市为了自己的发展,也相继推出了人口上限政策,于是,去大城市打工便不再是人们共同的理想了。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新疆。

大新疆“大”的名副其实,就像是歌里唱的那样:“走进新疆你才会发现浩浩皇天外还有皇天,荡荡后土外还有后土。”

作为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新疆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援疆政策优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众多,因此用工量巨大。而中西部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当地人口数量庞大但就业岗位也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带一路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人们选择来新疆打工并定居,不仅能获得报酬较高的岗位,积累一些家庭财富。同时,新疆地区的高考录取线远低于中西部人口大省,来此落户可以极大地降低孩子高考的压力。

如今的乌鲁木齐就像曾经的深圳一样,容纳着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此生活。

毕竟人们一生所求,无非是有家有爱有未来,如果故乡和大城市都给不了他们这些,而新疆恰恰能满足他们,那么离开家乡奔赴新疆便是他们的不二选择了。

支持一下小编,请下方点赞、点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