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男怕入错行。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内里有一种极深的智慧。

人生倏忽来去,能拼能搏的年华,也无非就匆匆数十载。

一旦入错了行当,稍不留神,或就鬓白齿摇。

又能奈何?

梁家辉中学时的百米记录是11秒零8,两百米刚好22秒。

这个成绩基本算业余人士里的天花板了。

而当时一心想做运动员的梁家辉,被教练告知身材并不合适短跑,遂弃之。

在高中毕业之后,梁家辉就读于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身),学的是平面设计。

到了1980年,出现了一个很巧合的事情。

梁家辉和刘德华都陪同学去考TVB,还遇到了去考试的周星驰,结果参考的没被录取,陪考的都进去了培训班。

九个月后,不愿意与无线签长约的梁家辉被扫地出门。

他跑去办杂志,认识了一个封面女郎叫李殿朗,进而被大导演李翰祥赏识,被带去北京拍了《垂帘听政》,与刘晓庆搭戏,而他写人物小传的习惯正是来自这次合作向刘晓庆的“偷师”。

而后拿了金像奖影帝,因拒绝写“悔过书”被封杀,于是跑去摆地摊卖自己设计的手工艺品,据说一天能赚一千块,脑子里也再没想过演戏这件事,后来还在文汇报开设了专栏。

再后来,他又因为李翰祥而拒绝了《末代皇帝》的合约,但赢得了贝托鲁奇的尊重,数年后推荐他出演了《情人》。

梁朝伟家境穷困,15岁就辍学。

其后在舅舅的杂货店当起了报童,后来还先后卖过空调、洗衣机和冰箱。

卖家用电器似乎是他当时很好的一个职业选择,如果安心去做,未来应该有机会升职成为销售经理。

但有个叫周星驰的家伙,说动他辞职,然后考入了无线的艺员培训班,而很搞笑的是,这个家伙虽然是第二次去考,却仍然没能考上,只能去读夜校,而妈妈很生气,说“衰仔!我一块钱都不会给你!”

于是他在上培训班的这一年,就靠之前的积蓄撑下来,每天只能带十块钱出门,如果不小心起晚了,十块钱就要交给的士司机,那天便只能捱饿。

每个人都说梁朝伟是演戏的天才。

其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当初刚入行时照样不知所措,演戏时还经常用力过猛。

所以所谓天才,不过是在背后无人时的刻苦与努力罢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他遇到了王家卫,与梁家辉拍完《东邪西毒》就决定不再和王家卫合作不同,梁朝伟愿意拿自己的时间陪王家卫玩。

一个以角色替代自己。

其表演若不歇之风,有着极强的创作欲与创造力,对待每个角色都如初见,倾自己全力去给予其新装。

从不苟言笑的“末世火龙”到风流倜傥的“华裔情人”,从豪侠义气的“周淮安”到沉迷棋道的“王一生”,从隐忍嚣张的“周朝先”到鹰视狼顾的“李文彬”,从无定式,求新求变。

另一个以自我替代角色。

其表演若水归大海,无痕而精微,每每化身角色,以深度动人。

或是单纯干净的“林文清”、惆怅孤独的“黎耀辉”、焦躁不安的“阿深”,又或是人到中年的“周慕云”、不知明天的“陈永仁”与心事深重的“易先生”,他以不变为变。

各有拥趸万千。

他们是香港影坛的两座高峰。

来去皆不可绕过。

在全情投入表演事业之前或者途中,他们其实都有过其他的可能性。

比如梁家辉如果专注“赚钱”的手工艺品设计,弄不好会变成一个商业大亨,而梁朝伟如果不被周星驰那个家伙蛊惑,说不定真的升职为销售经理,有了积累后也可能变成一个电器大亨。

但如果今天的香港影坛没了双梁,毫无疑问会显得寂寞许多。

所以他们当然没有入错行。

而我们也能得以能够旁观欣赏。

实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