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人坚信:低级快乐一定会招来痛苦后果。

元宇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被各种科技设备装点的新型乌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7年,扎克伯格就曾发表过一篇6000字宣言,宣称未来Facebook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全球社区,服务所有地球人。而如今Facebook改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便是扎克伯格开始践行自己的乌托邦理想。

然而,资本家描绘的未来往往并不可信,仅过了一年,扎克伯格就坐在听证席上,被参议员质问:“Facebook都收集了什么信息?信息都发送给了谁?有没有争取用户同意?你这样做,对用户公平吗?”

坐在下面的扎克伯格,如坐针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现实生活得多无聊,才会让人觉得元宇宙是个好东西?

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里已经做出预言,当人们沉浸于虚拟现实时,真实世界将会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女主萨曼莎的父亲因为借钱买游戏装备,在还债过程中,因积劳成疾去世。

正因为看到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严重破坏,男主韦德在片尾决定每周关闭服务器两天,让玩家们回归现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宇宙,恰恰就处在这样的悖论之中。

元宇宙要的是沉浸、沉迷、沉溺,最大限度占用用户时间。而过分沉迷,人类作为客观实体的生物属性又将受到影响,谷歌前CEO施密特就发出警告:元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并不一定算是好事,可能会改变人类社会。

除此之外,施密特还提到了一个更加值得注意的事情:那些科技公司可能成为元宇宙世界里的“神”,利用算法操控舆论、左右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当年剑桥分析事件,施密特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Facebook利用算法操作内容、洗脑用户的丑闻近几年来屡见不鲜,假如一个用户在元宇宙当中过分投入,势必会受到这些AI算法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让自己迷失。

所以,不仅是施密特,像是刘慈欣直接称元宇宙是“精神鸦片”。

2‍

元宇宙兴起的背后,是制造业式微、基础科技突破停滞的严酷现实。

每一次基础科技的突破,都会催生新的商业业态,带动经济腾飞。而现在坊间有一种说法:近百年来,基础科技毫无重大突破。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发出感慨,能够给理论物理学、基础物理学带来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除了20世纪初那一大群科学明星之后,在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基础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就再也没有重大突破,像是遇到了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芯片为例,现在手机芯片即将推出4nm工艺,而随着制程工艺的不断突破,量子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导致各个电子器件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阻碍制程工艺进一步发展,亟需科学家们在理论物理学获得非常重要的技术跨越。

而那个看似雄赳赳、气昂昂的元宇宙,本质上仍然只是应用创新,是科技发展陷入停滞之后,资本家们为了寻找发展动能,而制定的一套计划。

对于美国来说,元宇宙如果一旦盛行,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当所有人都沉迷其中之时,谁还会时间投入到生产劳动当中呢?

3‍

11月20日,360创始人周鸿祎在节目中说:元宇宙概念最近炒得很热,很多人找到了新的圈钱手段。

现在,不只是元宇宙概念股出现接连涨停,连打着元宇宙旗号的虚拟货币,也都在这几天几倍、几十倍的暴涨;得到APP的一门元宇宙前沿课更是卖出了48000多份,销售额达到144万。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根本不用知道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但却可以通过炒作元宇宙,先捞上一笔。

没错,如今资本对元宇宙的追逐,跟15、16年追逐VR、AR,17、18年追逐共享单车一样,什么结果、什么应用都没看到,先把估值、股价推上去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说句实话,几年前就诞生的VR,至今仍没有多少人亲身体验过,基础设施不到位,怎么能够说元宇宙就是未来呢?

果然,相比于扎克伯格,真正的行业大佬苹果CEO库克显然更加谨慎,他不愿意用元宇宙这个词,而将其视为AR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元宇宙成功的关键,其实掌握在苹果手里

无论是后置摄像头的激光雷达还是faceID的memoji,以及各种AR开发接口,苹果在这两年的技术布局和功能开发,显然要比Facebook更具元宇宙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苹果倾向于再等等,而不是现在就加入炒作元宇宙的大军。

所以说,想要判断元宇宙是不是未来,还是要看看真正的科技标杆企业在干些什么。

4‍

很多人说,元宇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这句话,显然带有精英主义的刻板偏见,罔顾了VR设备、AR设备、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

全球5G手机普及率尚不理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到位。

笔者推测,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元宇宙到底是未来还是炒作,历史将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