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看看明代北方大户人家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1960年1月9日薛店公社前塚王生产大队在该村外东南角100米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中出土了两件明代彩绘三进陶宅院或许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宅院由一座牌坊和三进院落组成。院门外有陶轿一顶,八字墙,大门左右排列成对的骑马俑,头戴尖顶帽,有的手中持物,有的于马上打拱,似在迎接主人的归来。敞开的大门前有两匹陶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牌坊一座,坊顶作歇山式,有瓦垅、兽头鸱吻、檐下有斗拱。门楼有门墩和门框,在可以开关的两扇黑色门上,还有成排的门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内有“一”字形影壁,影壁上曾绘有壁画,不过因为水土侵蚀,已模糊不清,隐约在右下角有几颗稀疏的花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进院以中轴对称列出九座单檐悬山式平房,屋顶用叠瓦脊,一座堂楼,堂楼是两节接起来的,发掘报告中称“楼上靠后墙放床一张,与罗汉床相似”。四个前后串通的门与围墙。后院左厢置灶,左角有磨、杵臼、猪羊牛等,还有桌子一张,椅子两把。(不过可能是现场观赏角度的问题,有些东西拍不到)这套宅院是典型的我国北方明代官僚地主或富商大贾的宅院形式。

院内有男女迎送宾客俑、生活仆俑,男俑头戴圆帽,着广袖斜领长袍,女俑头挽高髻,后披短发,上穿过膝对衿衣襦,下束裙。这些俑人,有的右手下垂左手屈肘当胸,有的抄手而立,有的捧着杯、壶、盒、钵、果、桃、衣、巾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陶宅的屋顶皆为悬山结构,平直“一”字形正脊,正房有垂脊,两侧厢房无垂脊。正脊、垂脊上的脊兽形状相同,垂脊上的脊兽略小,为一种虎头装饰。

宅院内除少数板门外,多用六抹格扇门,清代常用的六抹格扇门竟在明代建筑明器上使用,甚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明代陶宅明器来看,当时民宅盛行四合院,即由一个或多个院落组成,形成封闭式的建筑群体。这类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布局,沿中轴线形成中、左、右三组纵列组建筑。在中线上安置主要建筑,称正房,多为长辈居住;次要建筑物建在左右两侧,称厢房,为晚辈住和用作书房、餐室等。中轴线上三间正房均比厢房高大、宽阔,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四合院对外只有一个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带乳钉的红漆双开大门更显其门厅的气派和显贵,各房屋正面刻画的窗棂、图案式样丰富、逼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主人王韩,字惟邦,生于正德年间,死于万历年间,是当地的豪门地主,曾出资“粟豆四百石以赈饥”。这座陶宅院及有关陈设,应是其生前家庭的缩影,由此可以窥见明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一斑。

郏(jiá)县前塚王村,埋葬着东周第九代君王的村庄。公元前586年,东周第九代君王姫瑜出游郏县的途中病故,他死后被追谥周定王。周定王在历史上并无太大作为,但他的20年执政生涯中,发生过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周定王即位的这一年(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劈头盖脸问他周朝宗庙内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他死后埋在郏县的陵墓一直受到官方看护,因守墓和祭拜形成村落,这就是冢王村的由来。

关于王姓来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定王葬在这里后,留下有姬姓后人在此守墓,因其来自王族,在周亡后、遂改姬为王。但在该村王氏家谱记载中,他们的祖先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辗转迁徙到周定王冢边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