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石油资源就成了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相比于煤炭资源,石油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还能运用到更多的事情上面。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已经无法离开石油工业制品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人类某一天突然失去了石油资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然而了解石油资源的人都知道,它本身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在一些报道中,曾提出石油资源越来越多的观点,可那也主要是得益于现代石油勘探业的发展以及冶炼石油技术的提高。

原本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也可以开采,所以石油资源的总体储量才会变多。可事实上,它的不可再生性质,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模拟图

海洋石油

1861年,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在巴库建成,这也标志着人类首次从工业角度开始发展石油。可在这之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面,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人们始终只能使用到陆地上的石油。

了解生物成油论的人都知道,石油是由古生代以及中生代时期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以后,其身体有机物不断分解变化并沉淀在沉积层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质运动而形成。

那么既然陆地上有石油的存在,海洋中自然也会拥有一定储量的石油。带着这样的想法,世界各国开始在二十世纪初重点发展海底石油勘探工程。

而这一决定,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石油储备。从那以后,在陆地与海洋两地共同寻找石油,也就成了现代石油的主要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油形成过程示意图

只不过就我们国家的石油发展而言,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始终停留在陆生石油的勘探工作上面,以大庆油田为例。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庆油田就成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石油供给来源之一,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只是某一个地区的油田,显然还不足以完全支撑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不仅如此,当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时,石油储备量不足的问题甚至一度限制了工业的发展速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来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要知道中国有着如此辽阔的海域,只要仔细侦察勘测,必然能够发现相当可观的石油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庆油田一角

只可惜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还不具备独立建造海上石油勘探平台以及钻井的能力,我们不得不寻求别国的帮助。最终,中国政府下定决心从国外购买二手石油钻井平台来进行海上作业。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尽快投入石油的发掘和开采,同时还能够让我们国家从中学习相关的建造经验,为之后独立自主的研发国产钻井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便是高价购买二手平台绝对是值得的。渤海二号便是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从日本方面引进的海上作业平台。

在参与了渤海石油开采工作以后,整个平台表现得也十分良好。可彼时谁也没能想到,六年以后,渤海二号突然遭遇灾难,让整个世界都十分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旧照

渤海二号

当渤海二号还在日本工作之时,一直被日本人称之为“富士号”,其寓意也自然和日本著名的富士山有关。而在来到中国以前,“富士号”其实已经工作了五年之久。

我们国家之所以会选择将其购入,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整个工作生涯中,并没有出现明显问题。1973年,中方经过仔细的查验以后,正式从日本购入“富士号”。

从船身来看,这是一个十分成熟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整个躯干部分由沉垫、平台以及桩脚三个部分组成。很多人对于自升式钻井平台不太了解,会很自然地将它们看作一种能够开采石油的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旧照

可事实上,海上钻井平台自身并没有任何动力系统,必须要靠牵引船提供动力才能移动。而自升式的主要意义则在于整个平台需要移动的时候,桩脚可以收缩起来,整体就像是漂泊在海面上一样。

等到了实际的开采地点,桩脚又可以深入海底,将整个平台固定,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从1973年购入到1979年11月25日翻沉,渤海二号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

在工作人员的例行检查之中,也没有发现有任何潜在威胁。然而就是在一切正常的表现下,渤海二号钻井船却在渤海湾的井位迁移过程中翻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钻井平台部分工作示意图

此次翻沉事故造成72人遇难的悲剧,演奏了一场来自大海的“哀曲”。这场事故的背后,到底有何悲惨真相?

事故真相

当事件发生以后,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誓要找出沉船的根本原因。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不同的调查过程中,竟然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事故起因。

  • 渤海怒涛

首先是渤海境内的风浪影响,也是最开始出现在调查人员们眼中的事故起因。了解渤海的人都知道,渤海作为中国最北的内海,且同时属于“内水“的范畴,所以海面可能出现的风浪一般不会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浪不是导致渤海二号沉没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事发当天,也就是1979年11月24日下午八点左右,看起来一片平静的海面,却突然开始出现异常的变化。

时任渤海二号钻井船船长的刘学正在甲板上对海面进行例行检测的时候,虽然已经能够明显感到风浪的强度,但这种强度始终在承受范围内。

而船舱内的各项数据也一直都显示正常,所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可让刘学正没有想到的是,此次风浪的变化居然会如此异常而迅猛。

到了晚上十一点,海面风浪甚至已经成了惊涛骇浪,船员们几乎都能感受到整个船体的振动和变化。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事态已经完全进入了不可控的状态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沉没事故旧照

最终,位于钻井平台上的两个通风筒盖子被狂风吹散,大量海水涌入船舱,直接导致船体承受了超过自身承载力数倍的重量。

也正因如此,船体逐渐被淹没在大海之中,整艘船上整整74名船员,最终也仅仅只有两名队员被成功救援。

  • 设计问题

对于这个原因,遇难者的家属们都感到异常的悲伤且无助。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抵抗能力终究还是十分有限。

然而就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选择相信以后,一些专家却突然指出,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也并非完全是风浪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沉没事故旧照

在不少单位联合申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被要求重新调查此次事件的真实原因。也正是这一次调查,让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不少人甚至因此对日本海上钻井平台的制造提出了质疑。

1982年7月,沉没在渤海深处的渤海二号被重新打捞起来,人们对整个船体重新进行了侦察。最终侦查结果发现,之所以会出现沉船现象,主要也是因为:

平台上的通风筒被打断以后,大量海水涌入船舱的同时,还阻断了泥浆泵的正常运行。这样一来,当平台上的海水无法排出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生侧翻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侧翻

表面看起来,这似乎和第一个原因并没有任何区别。可事实上,海上钻井平台的通风筒绝不应该如此轻易地被风浪打破才对。

不仅如此,通风筒本身还应该有相应的密封关闭装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风浪来临的时候,船舱内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然而渤海二号在这一点上,完全不达标,一切防范危险的相关设施更像是在“纸上谈兵”,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凭人力根本就不可能改变渤海二号沉没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沉没事故后续救援旧照

  • 使用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在通风筒上,在许多相应的应急设备上面,渤海二号表现出来的实用能力都过于疲软。当真正的危险来临之时,自然无法成功地渡过难关。

可除此以外,其实那个时代的船员们在使用平台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渤海二号的维修过程中,曾有工作人员在加固通风筒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使用了新的螺丝钉。

在平常使用的时候,人们根本看不出任何异常,可风浪一大,一切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船员们根本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即便时不时听到螺丝钉因为不匹配出现刺耳的声音,也会误以为这是机械的“正常现象”。他们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正常”观念,最终竟让他们葬身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工作示意图

除此以外,在事故发生以后,船员们请求救援的时机以及自救的工具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74个工作人员,最终仅仅只有两人存活。

主要原因就在于救援队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事故发生四小时之后。倘若当时平台上的船员们能够提前告知情况,那么人员损失必定可以进一步减小。

不仅如此,当时我国平台作业船员们所使用的救生衣,并没有任何保温供冷,这也是极其可怕的一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救生衣只要能让人浮在水面上呼吸就好,保温与否又有什么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救生衣的人

可事实上,海洋之中的救生衣和游泳池中的救生衣绝不能同日而语。尤其是当时恰好是在北方的冬天,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人体温度就会因海水大量流失。

当救援人员姗姗来迟的时候,或许船员们早已牺牲在冰冷的海洋中。从最终的调查结果来看,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渤海二号的设计问题以及人员使用的不规范。

毕竟就天气方面来说,即便当年那场事故不会在那个时间段发生,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其他的意外。可如果是设计问题和使用问题能够得到保障的话,风浪自然也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救生衣的人

结语

在此次事件发生以后,世界各国都引起高度重视。这不仅是我们国家自身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上所有拥有海上勘探开采石油技术的国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不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性,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那么同样的悲剧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除此以外,在对各种工具和设备的认知以及检查上,我们也必须要按照更严格的标准进行验收才行。倘若当年在购入渤海二号的时候,人们能够意识到设计上的潜在危险,或许最终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二号沉没事故引发了多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