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2日,新能源电子带动全场,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创业板暴涨2.54%。两市成交规模连续22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板块涨多跌少。

不过临近年底,大A股究竟何去何从,冬季行情是否会全面启动?各大券商究竟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年前的行情,绝大部分机构认为“冬季躁动”行情已经全面启动;板块方面,部分机构认为,蓝筹主线正逐渐清晰,重点关注基本面预期处于低位的品种,估值仍处于低位的品种,也有机构认为,以消费为代表的价值股仅是修复而非反转,市场主线则在于科技成长

中信证券表示,进入四季度以来,经济开启了恢复期,政策处于等待期,存量投资者仍在犹豫期,市场主线进入酝酿期。随着经济恢复,政策信号明确,增量资金不断流入带动存量资金逐步加仓,蓝筹回归的市场主线会更加清晰。

国金证券认为,临近年末,业绩真空期叠加“春季躁动”预期,投资者博弈加剧。近几周市场行情主线混乱,各个行业板块与主题板块轮番登场。经济回归常态,货币市场虽然没有“大水漫灌”,但宽信用格局基本确定,流动性驱动题材股加速活跃。其主要观点如下:

1、大宗商品明显降温、成本端改善,但需求端的走弱也极为明显。三季度政策持续加码“保供稳价”,以煤炭为代表的国内主导的工业品价格明显回落,此外海外定价的原油、天然气等紧缺能源当前价格也不再创新高。随着上游产能扩张和释放,资源品整体涨价或难以为继,利好原材料占比高的中下游制造类企业,今年以来成本挫伤利润的状况将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行(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5.5%,跌幅较上月扩大 2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走低,消费短期有“双 11”的带动,但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销量看,内需仍然偏弱。经济整体回归“L”型增长,供需双弱格局下,成本端压力的缓解很大可能被需求端的减速抵消,强周期的板块可能难有系统性的机会。随着地产回落、出口降速,大部分企业盈利下行的态势更加明显,强顺周期的资源将明显进入下行周期

2、 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新经济驱动,结构上仍有较多增长亮点。尽管国内经济增长中枢下台阶,但“双碳”目标与自主可控战略主导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能正在形成,新经济的增速正在持续超越传统经济。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当前高端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最具有韧性的部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总体水平,有力支撑了制造业投资的整体增速。立足“双碳”战略,政府对“碳减排”提供融资等各项支持,截至 21 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由2018 年底 8.23 万亿元提高至 14.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6.5 个百分点。风光电等新能源、锂电与氢能源汽车、储能、低碳技术的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以光伏为例,21 年前三季度在上游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同比增长 36.8%,光伏组件累计出口规模同比增长 21.1%,22 年随着上游环节供给紧缺的缓解,投资需求将一步释放,预计至 2025 年每年仍有 20%的复合增速。

3、 智能驾驶行业正在发生质的突破。汽车产业正经历类似手机产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时代的迭代,汽车作为单纯出行工具的属性逐步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智能驾驶,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 Rivian 于 11 月 10 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上市时累计交付仅336 辆,上市后市值最高突破 1500 亿美元。同时,苹果推进自动驾驶汽车超出市场预期,据报道,苹果造车不仅在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方面有“就像你第一次看到 iPhone 一样”的惊喜,并在自动驾驶系统和芯片方面有突破,苹果汽车甚至可能是无方向盘和踏板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放量,智能驾驶正成为 5G 时代软硬件科技的重要增长极,相关产业链迎来量价齐升的历史性机会。

总之,国金证券认为:虽然年末行情博弈加剧,市场主线相较前期趋于混乱,但是基于经济结构变迁行业自身景气度的主导性机会并未改变。科技创新新能源发展两大赛道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受经济整体增速制约较小,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相对优势明显,是市场的主要机会所在,继续看好“碳中和碳达峰”与科技创新引领下的高端制造业产业格局重塑机会。

结合各券商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虽然新能源类大科技类在中长期依然还是主线;但是以大消费类传统价值类已经在回归的路上。为了控制风险,大家在继续重点关注新能源类大科技类的同时,可以适当配置大消费类价值类基金。虽然作为曾经价值投资的时代王者,兴全基金今年表现非常不好;但是价值投资只会迟到,而不会不到!物极必反!大家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兴全合润兴全商业模式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