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乘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东风,重庆机械技师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人为本 专业驱动 产教融合 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人才强校 改革活校”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12345”校企融合机制,将精准优化专业设置、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仅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之路,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器人专业教学

构建机制 引领发展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舞台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党和国家对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职业院校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才能更受市场和企业的青睐?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校长朱庆表示:“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紧盯市场打造特色专业,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我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源动力。”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起“12345”校企融合机制,多方位对技能人才进行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与澳大利亚朗萨学院、伊士顿集团开展国际合作

具体而言,学院以“坚持工学一体育人理念”,围绕全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趋势,构建先进制造专业群,建立并不断完善“产教结合、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共享、专业专设、拓展互选”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工学一体,完成产教对接;“健全校企双制深度合作机制”;以担任全市中职教指委主任单位的优势,牵头组建职教集团,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65人,组建企业专家资源库,各教学系分别建立了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构建三元联动工作机制”,于2019年牵头组建重庆先进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职教集团和由学校担任主任委员单位的重庆市中职加工制造(一类)教指委与企业三方互动平台,“优化四方协同资源共享机制”;依托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委联系产业的优势,积极聚合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多方资源,达到校企信息互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形成“五位一体成果运用机制”,坚持定期总结、提炼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并将工作成果整体运用于教育教学、服务企业生产、校企协同开展技术研发、技能竞赛、企业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成果运用最大化。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为重庆机械技师学院带来的是专业对接产业匹配度的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良好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体化教学场景

深度融合 成效显著

校企携手共育“大国工匠”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12345”校企融合机制的有力助推下,校企之间的“双向”赋能正在重庆机械技师学院逐步加速,互促发展。

在重庆机械技师学院看来,如今的校企合作已跳出传统的定义,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更多的是以学校和企业在办学活动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开展。因而,在构建起校企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任重而道远。

为此,学院调整了内设机构,单独设立了校企融合办公室、培训办公室和竞赛鉴定办公室等机构,形成并不断完善学历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6个功能,全方位对接产业、服务企业。建立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形成集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素质养成、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新理念、新实践,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促进招生招工一体、入校入企贯通、校企联合培养。

近3年,学院先后承办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校企合作集中签约仪式、重庆校企融合协会校企合作集中签约仪式等大型活动。与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分公司、重庆伊士顿集团、重庆安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新开展了共建双基地等深入合作。其中与安洁科技共投入1000余万元,在校内建成了“学习型工厂”,将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齐头并进。

随着学院与多个企业合作日益深入,校企双方就“机制共建、专业共造、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培养出了众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制造生产线教学场景

组建专业群 锤炼师资

赋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重庆机械技师学院以校企融合为推手,将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大幅度提高,先进制造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近3年来,学院累计获批数控技术等3个市级骨干专业,新增市级实训基地2个。先进制造专业群师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3项、市级一等奖9项。学院精心打造的《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汽车机械制图》两门课程也被获批为全市技工院校精品课程。

兴教之道在于师。面对不同个性、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重庆机械技师学院在寻求专业发展多元路径的同时,更致力于打造出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立了以优秀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为领军人的大师创新工作室,校企互设“名师(大师)工作室”6个,以此展示优秀技能人才、劳动模范风采,充分发挥“大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促进学院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教研教改水平。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教学教研成果获得市级一等奖4个,并承担了2019年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培训任务。近3年来,由教师秦维刚领衔的大师工作室获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产生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2人、全市技术能手1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在学习型工厂内实训

资源共享 合作共赢

激活职业教育发展内生力

2013年,初中毕业的马厚才怀着走出山村、开眼界长见识、学技能改变命运的朴实梦想,报读了重庆机械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专业。在校期间,他凭着个人的刻苦努力和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迅速成长为世赛国家集训队队员,更凭借过硬的技能和心理素质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夺冠,成为数控车专业的一匹骏马。

在短短几年内由一名山村少年成长为技能精湛的数控实训教师,这样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转变,是当年的马厚才没有想到的。而在重庆机械技师学院积极构建的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中,诸如马厚才这样的优秀学子不胜枚举。他们的成长经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再次证明“条条道路通罗马”,让职业教育成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专注职业人才培养,擎起社会培训大旗。多年来,重庆机械技师学院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积极发挥职业院校职能作用,彰显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据悉,近3年来,学院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受训人数达3万余人。其中,培训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占比近90%,培训鉴定高级工及以上占比达35%。学院还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授予协会“技师研修中心”,获市人力社保局批准为全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首批新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取得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7个新职业培训资格。同时,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竞赛标准》《工匠型教师能力标准》等4个标准,并在重庆先进制造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内推广,促进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机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与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开展员工技能培训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决策部署要求,深化技工院校改革,促进技工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近年来不断坚持探索实践校企融合,成效显著。面对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融合、多元办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市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