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源远流长,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等省(市); 嘉陵江两岸繁华街市餐饮店铺林立,小巷深处民间小吃荟萃; 古老厚重的嘉陵江历史文化在这里碰撞、兼容,嘉陵江美食文化就渐渐形成了。 在南充市蓬安县这座城市,她秉承嘉陵江美食文化精神,孕育了品种丰富的菜式; 这更是蓬安厚重历史人文的文化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充市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穿城而过,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公园城。这里还是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相传,在汉景帝时司马相如任此地州官,偕卓文君建琴台而居、创酒坊以酿,抚琴赏月、把酒为赋。蓬安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渊源,“百牛渡江”、“周子古镇”远近驰名。还有,河舒豆腐是餐饮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历史悠久、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腐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在淮南,相传是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在八公山下炼丹时偶然发现。他曾召集大批方士改进了农民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后来推广到民间、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豆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有传统特色的食文化;还是一种超越了饮食本身概念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内含极为丰富。豆腐在诸多菜系中不可缺少:比如川菜中有麻婆豆腐、江南菜中有油炸豆腐、湘菜中有雨籽豆腐、粤菜中有东江豆腐,等等。豆腐,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在蓬安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也就是一块小小的豆腐,在蓬安厨人的精心打磨之后,成了蓬安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河舒豆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百年的河舒豆腐,见证了蓬安的历史文化变迁。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河舒豆腐,四海盛名!河舒豆腐最大的特色究竟是什么?首先当然是井水不同。河舒豆腐用老井的井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除了井水、黄豆带来的优质豆腐质感,河舒豆腐还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历史文化沉淀,有河舒豆腐人百年来的传承和不断创新。河舒豆腐在口感、质感、记忆感上都让人有不一样的体验。制作豆腐的技术是祖辈传下来的。它是以上等大豆为原料,经优质地下水浸泡、水磨、多层过滤、煮沸加石膏等十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直到现在,人们仍然使用古法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舒豆腐的制作使用的是山泉水,质量优良,含有钾、钙、钠、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点卤使用优质石膏,保持锅、盆、滤网等的高度清洁。豆浆加热烧煮采用蒸汽,可以避免用火烧制糊锅的现象发生;最主要的是更加清洁、无污染,如果清洁这一关过不了,残存在滤网上的豆浆会令制成的豆腐块表面有一层酸酸的馊味。做豆腐,很多地方不乏民间能手;但要把豆腐做成花样百出的美味佳肴、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就并非易事了。河舒豆腐的最大特点是绵软;但端在手上东摇西晃不垮墩子,放在桌上仍端正不偏,放一天不流水、不变型;入锅任煮不烂、火炕任翻不硬,筷子挑起仍是嫩闪闪不断裂,并且吃起来细嫩、味道鲜美,吃后有回味、给人以爽适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四川,南有南溪豆腐,北有河舒豆腐。而河舒豆腐系列菜品,也从过去的40种发展到如今的180多种;河舒人推出完全以豆腐为主原料的豆腐宴,使河舒豆腐名声大振。如今,河舒豆腐不再只是一种美食,代表的更是一种民俗文化,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它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蓬安增添了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舒镇,几乎每条街上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豆腐店。在河舒人眼里,豆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而是一种艺术。饮食需要文化,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时间的长河中,河舒豆腐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肯定,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味蕾的体验,更见证了历史的跌宕起伏,被注入一种不能磨灭的川蜀文化的独有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河舒豆腐,食客吃的不仅是花式花样,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向往、一种寄托在人们心中久久不能忘却的家乡味道。“味道—嘉陵江”——豆腐一绝,让美食从生理需求升华到食客的精神共鸣!

来源:美丽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