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2018年荣获“江苏大工匠”称号,2019年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头顶一连串荣誉光环,第四次参加省党代会的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技术总监,省总工会副主席(兼)邓建军却喜欢称自己是个“搞技术”的。今年52岁的他,在参加党代会前,正埋头和团队钻研牛仔布后整理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

带着对纺织技术设备改造提升的执著追求,邓建军由刚工作时的一名普通机修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被称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的“染色机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填补了该领域世界空白,“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征程上,要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必然要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科研院所还是企业,都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邓建军说,企业发展光有体量已经不够,更要注重高质量,形成核心技术支撑。企业只有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且在节能减排上有成效,产品才有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

“这其中,关键要素是‘人’,要有创新创造的人。一个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可能就会带来一个相应的产业。”邓建军表示,要激发更多技术创新活力,营造“人人创新”的氛围,要靠机制体制来保障,要给人才创造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环境。他以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徒弟”们做项目的负责人,他来做“工人”,只在徒弟需要指导或方向偏差时给予意见,最大程度帮助后辈成长,让他们有舞台展示自己,激发创新积极性。

邓建军建议,企业要更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和技术创新,把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网上培训平台、校企合作等模式,提高职工相应技能,发扬终身学习理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进而把创新驱动战略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去,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产业技术工人,也应克服浮躁心态,脚踏实地,力求专注、精益求精和创新,这样才能走到更宽广的天地。”

(胡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