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神童”辈出的年代:从用5天时间做出博士级基因研究论文的小学生、到一日可作2000首诗的14岁“天才少女”……这些年,腾空出世的“天才”似乎层出不穷。

然而,这些所谓的“神童”现世,都只是披上神童外衣的冒牌货。如果问这世上真的有神童吗?答案是:有过。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那个曾名震全国的“东方神童”魏永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岁多认识上千个汉字。

4岁自学完成小学课程,并开始初中课程。

8岁跳级进入重点中学。

13岁以606分的成绩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

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说他是天才,一点都不为过。或许是天妒英才,又或许是过慧易夭,这个已经转化为普通人的神童,于11月17日离开了我们。

11月17日凌晨,魏永康的爱人付碧(天涯ID:一片雾)在天涯论坛发布讣告,称魏永康突发疾病,于11月9日与世长逝。

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少人为此惋惜,原本以为回归普通生活的他会有平淡的幸福,却未曾想到他到了38岁就匆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年前他输给了生活,如今又输给了疾病,令人惋惜不已。

1

1996年,一个叫“魏永康”的13岁少年,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大学生,轰动全国,被誉为“东方神童”。

与同龄人相比,他可谓天纵奇才:

1岁多开始识字,

2岁掌握一千多个汉字,

4岁自学完初中课程,

8岁跳级进入县重点中学……

大学四年,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毕业,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是这样一位熠熠闪光的神童,却在最好的年纪“陨落”。

20岁那年,他被劝退回家,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原来,由于生活拮据,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母亲将儿子当成了唯一的希望,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包括洗衣做饭、洗脸洗澡、挤牙膏,甚至读到高中还亲自喂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岁之前,母亲一直跟在魏永康身边陪读,从小到大,他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也没有朋友。因为怕影响学习,母亲不让他出门,同学想找他玩,也被母亲拒之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中科院后,突然脱离母亲的照顾,他的生活“失控”了:上课常常迟到、吃饭总是慢吞吞,天热不知脱衣,天冷不懂添衣,房间凌乱、衣着邋遢……

他不记得考试,不记得写论文,更不会与同学交流、与导师零沟通,因为学业达不到要求,他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失去了攻读博士的机会。

听到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被劝退的消息,母亲崩溃呵斥:“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退学回家的魏永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离家出走,一个多月后身无分文,被警察发现带回了家。母亲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带着儿子再次“成长”:手把手地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教他照顾瘫痪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儿子“走出去”,她请同龄孩子来家里做客,教儿子如何待客、与人交流。在母亲的引导下,魏永康慢慢走出了封闭的小世界,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和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如果不提起,没人知道他曾经是个神童。妻子也表示:魏永康早已从木讷的“神童”,变成懂得生活的丈夫,再也不是传闻中的不近人情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神童陨落不止魏永康一个。

14岁考入大学时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仅有一门英语及格,也遭遇了被退学的处罚。

还有神童干政,他12岁就考上中国科技大学,16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就逃避回国,之后无影无踪,甚至有传言说他疯了。

美国神童威廉·席德斯,2岁自学拉丁文,3岁自学希腊文,7岁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10岁修正哈佛大学逻辑学教授书稿中的错误。但最后行为变得古怪,慢慢淡出公众视野,并没有取得人们期待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在学习能力之外,这些过度被“追捧”的少年大学生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素质问题的欠缺,在后续的成长中持续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事业发展。

对于这些天才少年来说,褪去“神童”的标签,“缺失的情商”成为了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美国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治专家们的一系列研究证实,神童的超常智力,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社交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大障碍。尽管这些孩子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未必一定高(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低于一般同龄孩子),心理上也远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后来人们就发明一个专有词汇来描述这一现象,叫做“神童诅咒”,指的是如果人小时候太有天赋,长大后可能被天赋以及其他能力的缺陷所限,人生路走不长远。

还记得那个证明了困扰数学界近80年的考拉兹猜想的陶哲轩吗?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就给世界上了一个天才“慢速”养成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哲轩从小就表露出在数学方面的出众天赋,专家测试他的智商高达230,比爱因斯坦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儿子的出色,陶家父母又惊又喜。喜的是儿子智商超群,惊的是儿子除了数学,其他科目很难跟得上。

为了儿子人生的长远,陶家父母决定确定不像其他神童父母一样,催熟儿子,而是放慢脚步,在培养陶哲轩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多方面培养他在社交、情商以及人文科学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期间,有一位相熟的教授建议陶家父母送孩子进大学,因为小陶泽轩完成有能力在12岁之前大学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家父母决定将选择权给儿子,最终直到14岁时陶哲轩才进入大学,两年之后,本科毕业17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24岁就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

陶哲轩每一步都走得很稳,31岁,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之后,担任过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现在的陶哲轩,早已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

因为早年培养出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他能团结众多优秀的数学家,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变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系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陶家父母对孩子的“慢养”,才让被称为“数学大神”陶哲轩,还有数十年的时间,攀登数学高峰。

3

所谓的神童教育,其本身是强行抽离一个人受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看似能节约培养的时间,拔苗助长,暂时看能够遥遥领先,其实最终只会迅速凋零。

人生不是短跑,走到最后的才是最终的胜利,很多培养神童的方式虽然被鼓吹成为了各种成功案例,可是,这个“成功”的目标大多数并非孩子的心愿,而是源于家长的“遗憾”,按照自己的爱好把他们摆弄成了各种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家长最常和孩子说,你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可却很少有人能够问问孩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不是只有一面,人生的选择不一定要扬名万里,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很多时候,放下和平淡,反而更加难能可贵。

孩子的人生目标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父母能做的,只是默默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在孩子失败时为他加油打气,在孩子成功时为他欢呼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父母不愿意接受孩子的任何失败,他们更愿意为孩子建立了一个玻璃罩。网上看过一个短视频:鸟儿在角落里发现一只虫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鸟追到虫子跟前,张大着嘴巴,仿佛静止一般杵在那儿,好像等着虫子自己爬进它的嘴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里说:那样子,像极了被父母溺爱的孩子。

被喂惯的小鸟,以为张嘴就能得到食物;

被喂惯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便茫然失措。

END

注:文章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喜欢可以关注小蛙,后续还有更多文章更新等你来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