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房地产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央企正从别人饭碗里抢食吃。

对绝大部分房企来说,新时代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正在快速转变。

经历了半年多的现金流恐慌后,市场明显感受到政策转暖的信号,尤其是融资方面。

民营房企的信用债发行受爆雷事件影响变得更为困难,下半年的销售竞争仍旧十分激烈。

而如今的大型央企不再为“活下去”发愁,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危机中实现反超。

1

两大央企高频发债

在地产“寒冬”,每个人都清晰的知道,只有获得更多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于是,有关房企融资的零星消息,都能引发房地产市场的高度关注。

11月22日,保利、中海同日公告发行境内公司债,单日发债总金额突破百亿

据悉,保利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将采用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规模不超过98亿元

而中海方面,拟公开发行2021年公司债券(第四期),发行规模合计为不超过29亿元

进入11月后,虽然行业信心仍旧不足,但市场情绪正逐步恢复。

除了保利、中海,包括绿城、金隅、越秀、招商在内的10余家房企,也在通过发债的方式进行融资。

截至11月23日,本月房企计划发债规模已达423.70亿元,大大超过10月份房企境内发债总额。

而保利、中海这种大额融资动作,其实也在向外传递信息——“不缺钱”。

在借银行之名为其背书的同时,不仅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也向市场释放了稳定的积极信号。

2

地产进入央企时代

目前资本市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现象,信用两极分化严重。

如同《圣经》里的马太效应一般,“好的愈好,坏的愈坏,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信用评级弱的房企,融资条件与公司基本面正在急剧恶化。

像保利、中海这样的央企,在别人掉队时刻,正激进地加速跑。

尤其是近来银保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对融资端释放的利好,无疑更是一剂强心针。

根据坊间曝光的银行融资“白名单”,这两大央企均榜上有名。

此外,这份名单中还有金茂、远洋、铁建、首创、电建、华远、绿地、金地、华侨城、华润及其他的优质地方国有房地产企业

总的来看,国有企业拥有政府背书,有这样的担保背景,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

而民营企业却只能通过信用融资……这加剧了行业融资成本的差别

土储方面,拥有资金优势的两大央企,在土地市场更是风生水起,均在行业低谷期逆势加仓

在此前保利披露的三季度报告中提到,前三季度保利累计营业收入1383.87亿元,同比增长17.87%

数据显示,保利在前10个月的签约金额为4602.04亿元,同比上升8.86%

在新增项目方面,保利仅10月就新增了8个房地产项目,单月拿地金额约为79.61亿元

而中海在今年的二批次拿地中,以权益拿地总价530.96亿元、27宗地块名列榜首,夺得二批次获地之冠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中海地产持有现金达1174.27亿元,较年初上升了6.3%,净负债率为32.54%,处于40%以下的行业较低水平

充足的现金及优秀的财务情况,为土地市场上的开疆扩土提供了保障。

在融资收紧、资金承压下,民营房企必先把企业的安全性摆在首位,然后才会考虑投资。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地储备落人一步,未来恐将步步落后。

3

雪崩后的理性时代

在保利、中海逆势奔跑的背后,是雪崩之下的民营地产。

曾经有多么耀眼辉煌,如今就有多么暗淡落幕。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融资渠道更多地向高信用房企敞开。

穆迪也在近期报告中表示,避险情绪导致投资者和贷款机构更青睐财力雄厚的开发商。

这意味着,反过来又加剧了信用分化,并导致行业加速整合洗牌。

在“理性时代”,拥有国有资本支持的央企,显然更占优势。

虽然民营房企融资环境确实艰巨,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央企频频大手笔的融资动作,意味着融资渠道有望逐步恢复,相信未来很快将逐渐惠及到民营房企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