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运动常见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胫骨骨膜炎

胫骨骨膜炎是因运动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局部组织损伤,此症状的发生一般在初学者中,尤其青少年较为常见。在跳绳时,前脚掌落地使小腿肌肉附着点受到反复牵拉,身体重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应力集中于胫骨中下1/3处内侧缘骨膜处而形成局部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久而久之,骨膜出现血肿、机化、增生等骨膜炎性病变。

胫骨骨膜炎早期无须特殊治疗,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改做少用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减少运动量,注意局部休息,一般6周就可康复。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者务必及时送医治疗。

2.脚踝扭伤

脚踝扭伤之后要分辨伤势的轻重。一般来讲,如果活动脚踝时感到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脚踝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痛处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这些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取坐位或卧位,同时可用枕头、被褥或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局部,之后可用绷带、三角巾等布料加压包扎踝关节周围。受伤后切忌推拿按摩受伤部位。切忌立即热敷,热敷需在受伤后24 小时后进行,一般一两周就可康复。症状较严重时最好送人医院治疗。

3.绳子抽伤

绳子抽伤大多都是由于绳子的长度不合适,跳绳摇绳的方法不正确,或是跳绳时节奏不当、身体不协调等而导致的绊绳或绳子抽中身体引起的抽伤。轻微的抽伤,可隐约看见一条较浅的伤痕,必要时可进行消毒包扎,较重的抽伤须要到医院进行处理,以免留瘢痕。

4.髌骨劳损

髌骨劳损是指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部的慢性损伤的统称,主要是膝关节(尤其半蹲位姿势)长期负担过度或反复的细微损伤积累而形成,由髌骨遭受一次外力撞击或股四头肌猛烈牵扯所致,早期症状是在大量的运动训练后感到膝关节酸软无力,休息后可多消失。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膝部酸软与疼痛逐渐增重,尤其半蹲时更加明显。

要预防髌骨劳损的发生,应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每次训练后做单足半蹲试验,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运动后把汗擦干,注意保暖。若发现此类症状,可进行高位静止半蹲,须注意方法得当;也可以采用理疗、针灸、中药外敷或直流电导入等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5.心率过快

当剧烈运动或体质较弱的人群运动时会产生心率加快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从而导致心跳加速。这种状况正常人稍加休息调整即可恢复,有心脏疾病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一般也不建议心脏病患者参与剧烈运动。

突发状况的原因与预防

1.练习方法和运动量不当

跳绳者尤其是初学者在跳绳的起跳和落地时,没有控制好身体重心和脚接触地面的部位,在落地时不注意控制好下肢、膝踝、足的协调配合和缓冲速度,使下肢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迫使踝、足屈肌不断强力收缩,局部胫骨负担过重,导致胫骨骨膜过度疲劳。

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锻炼者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那些易发生胫骨损伤的动作,要事先做好预防准备。

2.运动场地过硬且不平整

如果在运动时,训练场地过硬(水泥地、大理石地面等),会使小腿屈伸肌肉反射性收缩加强,紧张性控制能力降低。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最终将导致胫骨慢性劳损。

在体育运动时,应注意场地对锻炼者身体状况的影响,在水泥地或者较硬的场地,很容易造成锻炼者股四:头肌的酸痛和膝关节的损伤,应选择较软的场地进行锻炼,这样在锻炼的过程中有助于落地的缓冲,以减少落地冲力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防止受伤;也应要注意鞋子、衣服等装备,以免在锻炼途中影响训练而受伤,特别是损伤踝关节,应选择适合运动的鞋:子和宽松有弹性的衣服裤子。

3.准备活动不充分

跳绳前如果准备活动不足,外界气温又过低,易使小腿部肌肉、韧带黏滞性加大、伸展性降低,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小腽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此时若小腿在运动中主动或被动收缩,特别是在完成爆发性动作时,可使肌肉与骨骼内的摩擦加大,从而引起骨膜损伤。

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与动作紧密联系,对运动中负担较重和易伤部位特别是小腿部要有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伸展练习,使受力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

4.医务监督缺乏

锻炼者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禁止带伤病参加运动。伤病初愈者要根据医生和体育专家的意见进行活动,注意自己的主观感觉(疲劳感、下肢和足部酸痛感),特别注意小腿前部胫骨表面和骨板的疼痛反应,当有不良感觉时,须及时调整下肢负荷量,减少运动。

体育锻炼应严格遵守训练原则,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运动中出现的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