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的绘画实践就是以认识和理解传统为前提的,他不是按历史时序线性地去研究传统,而是用自身的学养去探寻传统中那些富有学理意义的也是共性的命题。他对线条的感觉和对墨痕的感觉堪有超人的一致性,这使他笔下的山水形象变成了笔墨形象,经得起近观品味。

他的画境总是一方超越世俗的理想家园,体现了现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与古典意趣的艺术氛围的和谐结合。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他通达了学理的天机,他守望的那些“东田”,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也是耕耘创造的学理家园。

——范迪安(中国美协主席)

张捷:1963年生于浙江台州。字半白,一字钝夫,号奎庐。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在张捷的山水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恒的主题——“故园寻梦”,在他的作品中中山川流水、林木烟云、曲径庭院,以及散淡的用笔,平和的墨趣等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自然情怀和浅吟低咏的内在意绪,在总体上构成了画家作品的精神力量与逻辑力量。

张捷在画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特征,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理解,也是创造精神的发扬。他从黄宾虹那里吸收了宿墨之长,但除却宿墨过狠的黑、密、浓、重,将宿墨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笔下拙朴而清润、温和而闪亮的墨点。

他将历代山水画中的笔线作过分析,去粗取精,取用了短线和点两种因素,将其演变为既能造型也能造境、既能造境也能造意的主导语言,贯穿融会于通幅之中,使作品拥有从丰厚中脱颖单纯的品质。

他对线条的感觉和对墨痕的感觉堪有超人的一致性,这使他笔下的山水形象变成了笔墨形象,经得起近观的品味。他的画境总是一方超越世俗的理想家园,体现了现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与古典意趣的艺术氛围的和谐结合。

张捷对中国画的内涵有着较透彻的理解,他提出“在中国画的艺术领域里,一件有意味的作品的诞生,是一个艺术家对自然表象真切心理体验的结果,语言和图式只不过是艺术家的情感迹化。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人们已习惯于用双眼来观察事物,而往往忽略了人的第三只眼睛,那就是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心眼”。当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景象进入眼帘的一瞬间,不单单是“我看到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