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第一次访华时,苏联的斯大林曾向主席提到了一个人。

你们那儿有个叫黄逸峰的人,你知道他吗?”斯大林说:“你们这位黄逸峰可是不得了啊。回来的专家告诉我,他可是有些瞧不起苏联专家呢!”

斯大林口中的这位黄逸峰是何许人也?

且听我细细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本名黄承镜,1906年出生于江苏。

黄先生是位“学霸”,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修完了十二年的课程。

1922年下半年,16岁的黄逸峰考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班。初中只读了一年,便跳级进入高中班学习。1925年,黄先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

同年8月,黄先生加入了共青团,10月入党,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并兼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春天,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这三次起义,就像一所“革命大学”,为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干部,其中就包括黄逸峰。

然而,起义刚刚胜利,上海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便阴谋背叛革命。

当时,周总理正在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总指挥部工作,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二师的师长派人送信,邀请周总理到二师师部商议重要工作。结果他们刚刚到二师的师部,就被扣留了

原来,二师的师长斯烈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让他扣押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虽是“书生”,却浑身是胆,而且胆大心细

在得知恩来同志被扣押后,他立刻前往26军党代表赵舒的家中,和他一同前往二师救人。

赵舒是国民党中的进步力量,拥护国共而合作。

他们刚一进门,就看到屋子里乱成一团,茶杯花瓶碎了一地。周恩来正在大声质问二师的师长斯烈。斯烈自知理亏,只低着头说:“抱歉,我也是奉命行事。”

进们之后,黄逸峰保护着周总理赵舒则拉着斯烈到了隔壁,劝说他放人

最终,斯烈改变了主意,不断向周恩来道歉,并口称误会。被蒋介石密令软禁的周恩来就这样被黄逸峰营救了出来。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先生对黄逸峰的胆识和果决大加赞赏。

电影《建军大业》中的斯烈和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黄逸峰被派往他的家乡——江苏东台建立地下党。

第二年的3月,他在组织农民运动时,不幸被反动派抓住,经过多方营救最终出狱,前往南洋。这期间,他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南洋时,他在暹罗(今泰国)的曼谷新民中学担任教务主任。

壮年的黄逸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的种子到哪里都能发芽,身处南洋的黄逸峰并没有忘记本心。任教期间,他创办“曼谷学会”创办《沸力周刊》吸纳进步的教职员工加入,大力宣传革命抗日思想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逸峰毅然返回国内,来到上海。

他化名“林敏”,考进了铁路局机务处。在这里,他组织成立了铁路青年社领导铁路局的青年职工们展开抗日救亡运动。

但他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的警觉,被铁路局扫地出门

民国时期的上海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铁路局的黄逸峰来到了上海沪江大学,在这里担任会计学教授,继续教书育人,宣传革命思想。

1928年~1938年,同党组织失联的十年间,黄逸峰数次变换职业。但无论在哪里,他都像一颗种子一样,让革命思想生根发芽!

他创办了各种进步的组织、进步刊物,宣传进步思想。这样坚定的革命思想、传奇的革命经历,即便在擅长创造各种奇迹的革命者中,也是不常见的。

1937年冬,上海沦陷,黄逸峰不得不离开上海。

1937年冬,日军占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辗转到了广西桂林,在广西大学担任会计系的教授。

1938年夏天,黄逸峰借暑假之机来到武汉,辗转找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当时,周总理他们正在武汉的汉口开展工作。这次,黄逸峰终于再次见到了十年前一起在上海浴血奋战的老战友们,同党组织建立了联系。

回到桂林之后,黄逸峰仔细研究了抗战局势和敌我态势。他认为,苏北这个地方的群众基础很好,适合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作战

他的计划得到了国民党进步人士梅龚彬的支持。在梅先生的引荐下,黄逸峰见到了国民党广西战区负责人李济深

1939年,李济深借蒋介石的名义,晋升黄逸峰为鲁苏战区(山东、江苏战区)党政分会中将委员,派他正式前往苏北,组织敌后游击工作

李济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苏北有三股势力,分别是国民党24军司令韩德勤、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江苏税警总团司令陈泰运

这三个人都是“军阀思维”,拥兵自重,各干各的。

黄逸峰利用李济深授予的“中将”招牌,同李明阳、陈泰运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交。

当时,新四军挺进纵队也到达了苏北地区,指挥官是陈毅同志。

1940年的4月,黄逸峰借回重庆“述职”之便,来到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沟通之后,组织决定让黄逸峰听从陈毅同志的领导,做好统战工作,整合苏北地区国民党军政力量联合抗日

1940年7月初,黄逸峰返回了苏北,却发现气氛不对,有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感觉。

原来是国民党24军的韩德勤打算趁新四军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之际,消灭或者赶走新四军。

韩德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赶紧以“中将委员”的身份,召集了一场旨在统战的“苏北军民会议”。李明扬、陈泰运均参加了会议,唯有韩德勤没来

会上,陈毅表示,新四军愿意撤出姜堰,交由友军接手防务。

但让出姜堰也有条件,那就是各军必须以友军看待新四军,共同抗日。如果答应,新四军就撤出姜堰。

陈毅的大局观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称赞和认可。

黄逸峰带头发言赞赏了新四军的诚恳和大度,之后各个代表都表示了对新四军的拥护。

代表们说:“如果新四军撤出姜堰之后,韩德勤还要进攻你们,那就是欺人太甚,我们决不答应。

之后,新四军果真撤出了姜堰,改驻黄桥,将姜堰交由李明扬驻防

结果,韩德勤竟然兵分三路进犯黄桥,仍然想要继续进攻新四军。最终自绝于各方代表,被轻松击败,韩德勤本人也被新四军生擒

新四军由此在苏北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了苏北敌后抗战的领导者。

1940年10月,苏北各方一起成立了鲁苏皖联合抗日指挥部,由黄逸峰出任“司令员”。

1941年,在陈毅的介绍下,黄逸峰被批准“重新入党”正式成为新四军“联抗”的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联抗”正式整体改编为新四军黄逸峰被任命为新四军苏中军区一分区的司令。

抗战中的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之后,黄逸峰调任国共和谈的代表团交通处少将处长,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获授军衔的人。他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同美国和蒋介石谈判周旋获得了周总理的高度赞扬。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缺乏铁路管理人才,考虑到黄逸峰将军曾经在上海参与过铁路管理工作,于是派遣他远赴东北,管理东北铁路。同时兼任铁路学院的院长,培养铁路人才。

当时,铁路部门有很多苏联专家援助。部分“苏联专家”自视甚高,不仅态度骄横,甚至颇有流氓行径,不尊重女同志黄将军将这帮人狠狠地斥责和惩戒了一番。

没想到这帮人回国后,竟然恶人先告状,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时年72岁的黄逸峰将军接受了组织的委托,再次出山,参与重建上海社科院。

他潜心投入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总结出版了《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近代经济史论集》等重磅专著。

1988年,黄逸峰同志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从书生、到将军、到经济学家,黄逸峰同志无论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像明灯一样发光发热。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如此崇高——“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所以,他们的功绩才如此不朽!

黄逸峰将军在上海社科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啦,黄逸峰将军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关注哟~

我是爱历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读有温度的历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