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是和茶渊源最深的文人。

这个伟大的人物,据说他是个孤儿,由一位禅师养大。陆羽虽然整日身在寺庙之中,却不喜佛法,而是喜欢读书吟诗。禅师为了考验,也有人说是为了阻拦陆羽下山,便让他学习冲茶。在这个过程中,陆羽遇到了一位老妇人,从她那里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陆羽慢慢从冲茶这件“小事”中领悟到了什么,更明确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所以当陆羽把一杯新冲好的茶端到禅师面前时,透过升腾起的丝丝烟雾,陆羽终于看到禅师点头了。禅师终于同意他下山读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上下来后,少年陆羽便心无旁骛,专注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皇甫冉、皎然等人,皇甫冉不仅是状元出身,还是当时名士,而皎然亦是有名的诗僧,他们二人对于陆羽的茶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诗僧皎然长年隐居湖州妙喜寺,故而陆羽把收集整理茶事资料的地点也选在了妙喜寺。后来,也是在皎然的帮助下,陆羽“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茶经》全书分三卷十章,共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经·三之造》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记录和总结茶事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书籍,是中国茶文化的结晶和里程碑。

啜苦咽甘,茶也。——《茶经·五之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也是一个喜欢饮茶的文人。

茶,不仅给了他灵感,使他在没有贬谪黄州之前,就写出了超一流的词。这首词是《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千百年来,一说到茶,脑海中不自觉浮出的一句诗。在现代人眼里,这一句诗似乎与茶绑定得更紧密,毕竟,《茶经》不是一般人能读得懂的,即便读了也记不住,但苏轼的这首词只需一杯茶的工夫便可以记住。

一边喝茶,一边背诗,此词是绝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也让诙谐幽默的苏东坡透过茶品看清了人品。

元祐年间,苏轼再度被元祐党人排挤出朝廷之外,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一个晴朗的日子,苏轼又习惯性一个人出去溜达,不知不觉走进了一间寺庙。

主持一见来人穿着朴素,便应付地对苏轼说:坐,又对小沙弥说:茶。

苏轼对此倒是毫无芥蒂,欣然饮下。

聊了几句,主持见苏轼谈吐不凡,非等闲之辈,便将苏轼请入殿内说:请坐,又对小沙弥吩咐道:敬茶。

过了一会儿,主持彻底被苏轼的才学所折服,忙问其来由,才知道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人就是当今的文坛领袖苏子瞻,于是忙起身对苏轼说:请上坐。又再次吩咐小沙弥:敬香茶。

待到苏轼要离开了,主持慕名想向苏轼索要一幅墨宝,挂在堂内。

苏轼笑了笑,欣然答应,提笔写下: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果如东坡所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好茶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喝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一生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却唯独陪不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在朝堂之上陪不了,处江湖之远更陪不了。

这种品格像极了茶。

茶从不歧视任何人,可以出入于皇宫贵族,也甘心躺在寻常百姓家中。

若是某日,你觉得茶不好喝,只因你的心境出了问题,而不是茶的问题。

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若心中有了挂碍,饭就失去了滋味,茶也就丢了清香。

春有花茶秋有月,夏有绿茶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且——走好脚下路,慢饮杯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