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转载分享收藏在看点赞留言

峡谷是一种狭而深的河谷。两坡陡峭,横剖面呈“V”字形,多发育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山区,由河流强烈下切而成。一般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3类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

河流通常由于侵蚀作用而塑造“V”型谷,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河流分为中上游和中下游两部分,由于自然界水往低处流,河流的中上游地区通常位于地势相对崎岖的山地丘陵地形,河流流速较快,多表现为侵蚀性;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通常位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形,河流流速较慢,多表现为沉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流V型谷

河流塑造的“V”型谷多出现在河流中上游地区,一般来说越是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的河流,河水在河道中流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下蚀作用,从而会使得河流的下蚀加深作用快于测蚀拓宽作用,从而形成河道横断面呈“V”字型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V”型河谷多分布在河流流经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比如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谷地、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河流谷地都是典型的“V”型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主要冰川分布图

冰川通常由于侵蚀作用而塑造“U”型谷,冰川是固态水组成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主要分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山岳冰川通常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地区是世界主要山岳冰川的分布区,而“U”型谷主要就是由山岳冰川在向低海拔地区滑动的过程中,由于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型谷

高山上的冰川不断的积累,厚度越来越大,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形成呈一定宽度的“条状”冰川,就像一条巨大的“冰舌”从高山上铺下来,巨大的重量使得冰川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对地面不断的进行侵蚀作用,大量地表物质被刨蚀裹挟到冰川里面,并被冰川向下推动到海拔较低地区。这一过程不断持续,最终在冰川消退融化后,在地表留下一个底面非常宽阔的“U”型谷,“U”型谷多分布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历史上)冰川活动频繁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型谷又称槽谷、冰蚀谷,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冰川沿由地面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或其他负地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冰川的刨蚀作用使原沟谷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因此,冰蚀谷常较平直而宽阔,形成两壁陡立的槽形谷。在U型谷底或两壁常能发育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河流U型谷相比,冰川U型谷的特点

与河流作用形成的U型谷相比,冰川作用形成的U型谷搬运能力比较强,但距离相对比较短,通过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碎石岩屑磨圆度差,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差0.5-1000m甚至更大。U型谷谷壁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流U型谷的发育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川U型谷

著名U型谷——长白山U型谷

由于受到第四纪冰川构造运动的影响,长白山火山锥体在长期寒冷崩解及剥蚀作用下,形成放射状沟系,因坡度和岩性的差异,沟谷大小不一。长白山U型为较大的沟谷,宽度达300米,切割深度在100—200米,谷底较平坦,是世界著名的U型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白山U型谷

峡 湾

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峡湾——松恩峡湾

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40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海拔1500米的峰顶 。峡湾两岸的岩层很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并夹杂着少数的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恩峡湾

谷地是由两侧正地形夹峙的狭长负地形,常有坡面径流、河流、湖泊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一组向高处突出的等高线。一般来说,谷地地势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几个比较著名的谷地。

汾河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晋陕盆地带的重要部分。汾河谷地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又可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太原盆地,海拔在700—800 米之间,本区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是山西农业高产区;南部为临汾盆地,海拔在400—500 米之间。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这里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是山西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

渭河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河谷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南依秦岭,北靠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约30—80千米的地区,以平原和黄土台原为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渭河谷地底部关中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中部较为平坦宽阔,平均海拔约400米。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该谷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汉水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水谷地即汉江谷地,包括汉中、安康等地区,汉水谷地的成因主要是汉江的冲积作用。汉江谷底气候温和湿润,农作物种植的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从西向东缓缓流过,似一条玉带镶嵌在陕南大地。作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谷地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聚集了陕西全省60%的水资源

湟水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湟水谷地在青海东部地区,湟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由于湟水谷地地势在青海是较低的,所以它成为了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优越,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仅占青海全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并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

湟水谷地生态环境良好。因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湿度不大,夏季十分凉爽,气温相对温和,生态景观具有多样性,浓缩了荒漠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和森林、高山草甸、冰川等各种景观类型。

伊犁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可分为伊犁河谷地、喀什河谷地、巩乃斯河谷地、特克斯河谷地、昭苏盆地这5个平原地貌单元。伊犁谷地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物华天宝,是环天山地带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又是能源、矿产富集地区,还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谷地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伊犁河谷拥有新疆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