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开电脑,看见有文友留言的感觉真好,喜欢思想碰撞在一起时的烟花既视感,幸福愉悦。随着创作内容的叠加,留言也越来越多。文友的众说纷纭与各抒己见即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自己的,也放大了自己的格局,引发更多的思考。

比方前两天一篇文章《生娃需谨慎,生二娃更要三思而后要》 ,有文友留言“只有生对了娃,才可能有母亲好过”,几乎有留言我都会回复,唯独看完这个词穷了,一时之间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对事不对人,单单针对这个观点,我会觉得很心痛,很糟糕。怎么还会有把错归结到孩子身上的想法?

这个想法对娃很不公平,孩子生下来完全就是一张白纸,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一笑一哭等我们所谓的省心还是闹腾,完全是在看护人对于他情感反应及时否,情绪抚慰如何等多元素影响之下,必然一点一点形成他自己的风格的一个结果。

想要孩子省心,就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及时的安抚孩子的坏情绪、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正确应对排解孩子的哭闹、平常要多给予孩子拥抱亲吻抚触、以及温暖的话语、和蔼可亲的语气、善意的表达等等一切以“爱”为操作基础,把孩子当成朋友,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尊重,避免控制管教束缚,让孩子自由自在的长大等等。

可能有人会问,谁能这么完美,做到这些?

是啊,我也做不到,比方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总爱关注自己的情绪,那时候我对孩子就做不到友好,但我能做到的是每次都有进步:上次哭闹没有抱她,这次抱了但是脸色还不好看,还有讲些道理;下次,不但抱,脸色还要做到温柔,不说理。

说到这,想到一个现象,总有一些父母,在愤怒的时候会口不择言,说一些刺激性的话语,用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去对待那个,说也不会说,行为表达不够麻利,惹自己不高兴的小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方面,有一个观点,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看完可能会抗拒,或者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但是确实有这么一种心理,就是成年人在儿时受过的伤害,一定要让其他人也体验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时候,看见孩子哭的时候,内心会觉得好受(是不是像有病似的)。因为我们小时候在哭闹的时候就没有被正确对待,内心是有受伤害的。

因为原生家庭带给过自己伤害的家长,如果有觉知,在面对孩子出现种种状况的时候,内心会更挣扎更痛苦。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就是这样,不要太心急,给自己一些时间,同时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在那个年代因为物质、信息、文化学识的受限,父母已经尽力给到我们最好的事实,我们自己多反思多改正,会一次次好起来的。千万别焦虑,别胡思乱想。

另外,人无完人,现在的人压力又那么大,上班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孩子,确实会累,会烦躁,因为人每天的的耐心值就那么多。

但是没办法,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承担该有的责任与义务。孩子出现问题,多问自己为什么,一定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养育方法欠妥当。

比如孩子老哭是为什么呢?
是饿了?困了?累了?需求没得到满足?感到委屈?不被关心?感到被忽视……
背后太多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而不是简单怒吼、恐吓、压迫、打骂:“你别再哭了!”

的确,管教孩子比不管容易得多,张嘴数落孩子要比忍着不发作来的痛快!但是,这么做真的有用、有意义、有效果吗?

老天是公平的,我们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与18年后收获一个优异程度的孩子是成正比的。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我们也别指望三两天就能带出一个“凤”、“龙”。

做事先做人,养孩子先养自己。平心先静气,状态不好就要调整,每天想办法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如果有波动,也要诚实面对,如实告知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静的待一会儿,你先自己玩会儿好吗?”

总之,千万别再武断地把错归结到孩子身上了。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最需要被呵护、被疼爱、被关怀、被温暖友善对待的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