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广东作为我们中国的南大门,从古至今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和周边南越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清朝时期,成为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建国以后,广东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的发展也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一批干部领导,他们扎根广东、建设广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助力广东经济腾飞的事业上。林若就是这样一位好干部。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红色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这年10月,林若出生在了广东潮安。虽处于乱世,但幸运的是他的家庭比较富裕,所以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教育环境,虽然年少懵懂,但看到祖国被他国欺辱,全国上下抗日决心高涨,到处都有游行请愿的爱国有志青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渐渐萌生了要为挽救民族危亡出力的决心。在新式私塾读书的他刻苦努力,认真攻读,再加上他非常聪颖,后来成绩优异的他进入了梅州东山中学学习。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开始大举侵犯我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几个月以后,祖国已有很多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广东也没能幸免,成为了被日本占领的地区之一,林若他暗下决心,要想尽办法与侵略者展开斗争。很快林若加入了学校的地下抗日组织,并开始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我党的地下组织很快留意到他,并与他展开合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祖国前途命运仍然不明朗,但此时林若已经看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于1945年5月加入了共产党,并于同年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中山大学,在文学院学习。在校学习期间,他积极地向周边的同学宣传我党的思想,很多进步青年逐渐向组织靠拢。
后来,他又在粤赣湘边区继续投身边区建设,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善于斗争的队伍,为广东的解放作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林若也终于放下了枪杆子,开始从事文职工作,从政生涯由此开始。他先是在珠江地委政策研究室城市组担任组长一职,让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广东局势变得稳定。中央推行土地改革时,面对对于政策不是很清楚的农民,他挨个拜访,向当地群众解释政策,土地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1977年冬,林若出任了湛江地委书记,这年冬天,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湛江地区实行了农作物联产到户,实现了农业增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1982年,林若成为了广东省委书记,这年,他已经58岁了。当时的广东,是最早试水改革开放的省份,林若高举改革大旗,不断摸索实践,让广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步一步走得又稳又快又好。
但这样的他却对自己的要求异常严格。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家里也非常简单朴素。对待自己的家人,他的要求一样非常严格。为了避嫌,他提出了不能让自己妻子升职的要求,尽管妻子的能力水平完全能胜任。在他退休之前,妻子都一直是处级。
人们都认为子承父业是理所应当,但林若的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进入政府机构工作。但三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都有一番自己的成就。一人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一人进入大学成为老师,还有一个在企业工作。
2012年,林老去世了,他走后,也没有什么家产留给三个孩子,但敬业奉献、无愧人民的精神,却是他给孩子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林老的一生,从革命中走来,在改革中进取,直到今天,广东人民都非常怀念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