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七章 王之本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政”,何为“权”。政,能让国家强盛,是政治措施,是强国政策;权,能让君主尊贵,是国家律法,是主体思想。从韩非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优秀者操权执政,一代接一代地创造着中华灿烂的文明,并不是什么“封建”与“残暴”,一时的封建与残暴也很快被新生的政权所代替。“封建”与“残暴”从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面,所以长久不了。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中,不管是君主,还是圣贤,他们只追求两件事,一是利民,二是强国。不管是为了君主的统治,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都做到了大公无私,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源都来自“道”,他们都明白只有无私才能包容一切,才会有“德”,才能表现的仁爱,才能汇集天下力量,去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韩非子对“政、权”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了两个问题,一是层级式的管理模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乎于先天存在。二是岗位(职权、职责、职能)与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又不能合二为一,一概而论。职权、职责、职能是岗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谁在岗谁就自然拥有了这三种属性。岗位本身具有的能量通过在岗者体现,人的能力通过岗位赋予的能量发挥出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韩非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明君昏君都是君,都有“政与权”,“政与权”是君位岗位所先天具有的。明者与昏者是因为坐在了“君主”的岗位上才叫君,君位先天存在,本无好坏对错之别,好坏对错针对的是坐在君位上的人。这一点很可怕,它打破类似“君权神授”的神论,给了民众推翻昏君的理论依据:我们推翻的是昏君,而不是国家。国家一直在,只是换了个名号。我们再深究一下,韩非子的意思是君权、君主、国家并不是一体的,民众有权推翻昏君,因为他让民众受苦,国家受难。

“政与权”关乎国家发展与君主权威。所以韩非子说“故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意思是:因此,明君掌握权势而地位尊贵,统一政纲而国家太平。接上段再论,韩非子这是在告诉明君或是想成为明君的人只有坐在了君位上才能操握君权地位才能尊贵,君权的获得不是人本身怎么样,而是要坐在君位上才有君权。岗位决定了权力。有了君权,明君才有力量统一政纲,国家才能治理。

君主“政与权”的获得,一靠国家律法,二靠主体思想。所以韩非子说“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意思是:因此,法令是称王天下的根本,刑罚是爱护民众的根本。依法令称王天下,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国家律法成为君主,获得君权,称王天下,二是依法治国,让国家强盛,称王天下。韩非子的第二句“刑者,爱之自也”我们在前面解释过多次,君主严罚,罚的是违法者,而违法者侵害的是民众利益,所以说君主严执刑罚,最终是为保护民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不能因为违法者受罚而认为君主残酷,这是不对的。残酷本身就是刑罚的属性,与君主无关,再说没有残酷性刑罚又有什么意义呢?

【故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

君位的获取,是为了“操权上重”与“一政国治”,这是目的,而不是为了私利。大公无私是公权本质,所有国家行政体系中公权岗位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与徇私相对。国家律法本就是为了巩固这种本质,这是我们严惩腐败的根本原因,因为腐败背离了公权岗位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