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惠州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创新推出“1+10+N”项目清单体系,努力打造“办实事开新局·十惠行动”品牌,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11月中旬,惠州市850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已完成7772项,全面完成率约为91.44%。其中,300项市级重点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266项,全部项目进度超过90%。

日前,中共惠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惠民办实事 幸福来敲门”主题采访活动。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走访发现,惠州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细微之处彰显办实事的实效。

祝屋巷,北临东江,南接西湖,呈一街十巷格局。明朝正德年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在此置业筑屋,因而得名“祝屋巷”。

清晨,西湖上鹭鸟翩跹起舞,鸣声清脆,唤醒了祝屋巷新的一天。在这条西湖老街文创街区,从绿意盎然的草木,古朴有致的绿瓦青墙,五彩斑斓的卡通墙绘,到承载着老惠州人记忆的经典味道,以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文创店,都在悄然苏醒,等待游人的到来。

如同往常一样,年已古稀的老党员卢耀海从祝屋四巷出发,穿过纵横交错的街巷,在晨练中开始新的一天。步履之间,古早的记忆也慢慢涌上心头。

上世纪90年代,卢耀海一家人搬到祝屋巷,住进了单位改建的房子里。那时候,下角片区还是惠州的城市中心,而祝屋巷刚好处在城乡接合部,正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卢耀海记得,这里房子破败老旧,马路坑坑洼洼,烂铁皮房随处可见,各类线缆杂乱地交织在半空,卫生条件也不如人意……

就连现在的主街慈云路,也是由排水沟改建而来。当时,长长的街道上,除了几家搭着铁架做生意的大排档,几乎没有什么烟火气。在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中,祝屋巷似乎一度被遗忘在角落。

直到有一天,施工队走进一条条小巷,轰隆轰隆的机械声响起,祝屋巷开始走上蝶变之路。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惠州市惠城区以打造“城市会客厅”为契机,以祝屋巷升级改造为示范,运用“政府+企业+N”模式,促进祝屋巷旧貌换新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人文底蕴凸显、红色元素突出、文化创意新颖、老街特色鲜明、城市名片响亮”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新型文旅街区和惠州网红打卡地。

“我是升级改造前后的见证人。”渐渐地,卢耀海发现慈云路铺好了崭新的柏油路,小巷里的水泥路变成了光滑石板路,脱落的墙皮被重新粉刷,悬在空中的“蜘蛛网”不见了,整个街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去年起,卢耀海成为祝屋四巷的巷长。哪里的水管坏了,花草该修剪了,谁家对改造有意见了,他都会积极沟通协调,努力做好居民的贴心人。

在街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同时,文旅公司也陆续进驻到这条老街。通过“以租代拆”的模式,一间间老旧房屋融入现代元素,变成了特色文创店和民宿。旧时光和现代感觥筹交错,祝屋巷散发出别具一格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希望把祝屋巷打造成惠州的曾厝垵。”祝致松是广东英秀文旅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在祝屋巷投资建设了7家民宿,平均入住率60%。“现在,街区实现了串点成线,接下来要努力连线成面。”

惠城区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佳志介绍,目前,祝屋巷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共吸引80多家文旅企业和团队进驻,活化利用改造旧房屋100多栋(套)。未来,将继续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将祝屋巷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区。

【记者】于蕾

【摄影】王昌辉

惠民办实事②|老城区建起停车场,居民停车不再难

惠民办实事③|服务区里的歇脚地,给货车司机家的温暖(视频)

【作者】 于蕾;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