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几十年内,锂盐始终被视为双相障碍治疗的中流砥柱之一。除疗效确切之外,近年来发表的新研究进一步显示,锂盐有望降低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可通过调节炎症进程对双相病程带来积极影响,还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呼吁增加锂盐的临床使用。
与锂盐治疗相关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肾毒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长期使用时。已有很多研究者对锂盐的肾毒性进行过探讨,但此类研究常存在方法学的局限性,如无法区分患者的肾功能下降是锂盐所致还是与正常老化相关。考虑到锂盐治疗的多重获益,锂盐伤肾对于临床实践而言并不够。
为探索锂盐长期治疗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及规避风险,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医院Georgios Schoretsanitis等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该研究于2021年11月16日发表于Bipolar Disord.(影响因子 6.744)。
研究者检索了PubMed/Embase 2021年11月1日之前收录的、评估长期使用锂盐患者肾功能的相关观察性研究;针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干预性研究,以及使用eGFR之外的指标评估肾功能的研究均未被纳入。肾功能不全定义为慢性肾脏病(CKD)3-5期(eGFR2)。
研究者对入组研究的质量进行了评估,汇总计算了受试者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主要转归),并探讨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锂盐剂量、治疗时长、血锂浓度等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
本项分析共纳入20项研究,共25,907名使用锂盐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4±18.0岁,女性58.8%,锂盐治疗时长平均为34.0±61.1个月。2项研究仅纳入了老年患者(>65岁)。分析显示,每4名长期(平均34个月)使用锂盐的患者中,即有1人发展至慢性肾脏病(CKD)3-5期,即eGFR2;这一比例在老年(>65岁)患者中可达到三分之一。使用锂盐者发展至CKD3-5期的风险为未使用锂盐者的2倍左右。锂盐治疗时长是唯一影响肾功能不全风险的因素——治疗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考虑到锂盐治疗的多重获益,因噎废食并不可取;长期使用锂盐并获得良好转归者并不少见。此外,哪些长期使用锂盐的患者更有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锂盐剂型及给药间隔是否影响锂盐的肾毒性,均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