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围棋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自上而下的智力活动,也是古代文人的最爱。其“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有诗云,“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长久以来,对弈成为士林风尚,围棋和文人相互成全,相互陪伴,也流传出一桩桩佳话。
一、围棋的智慧:博弈之道
1.围棋与周易的丝丝缕缕
说起围棋,我忘不掉棋盘上的“玄机”。现在的围棋纵横十九道,暗合天地罗网、四时变化。传说围棋是尧传授给了帝子丹朱:“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而《周易》也能上溯到伏羲以至于文王。当然,对书籍、器具进行附会是古代的典型现象,与其说它是某个圣贤所作,不如说它是历史进程中族群智慧传承下的记忆碎片。
但是,《周易》和围棋存在太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者较早的出现都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中有“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孔子韦编三绝,也能说明周易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穿凿附会固不可取,两者也可以作为三代以来民族沉淀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童年时期的探索。
其次,围棋棋具的象征意义丰富,可以用《周易》中的概念解释“棋子分黑白,象征阴阳;棋盘中心为天元,象征北辰;棋盘四角各九十眼,象征四季;棋盘内有三百六,象征一周天,外有七十二,象征七十二候……”这些概念在《周易》里也有相似甚至相同的表述。
再者,二者蕴含的智慧、理念相通。围棋虽然只有黑白二子,但棋盘之上变化多端,错综复杂,而《周易》也强调世间的种种变化。黑白的博弈和八卦的衍化,其理念是一致的。另外,围棋还强调顾全大局,不可以因为一部分的得失影响整个棋盘的走向,《周易》也强调要有危机意识,保全大局。至于黑白、阴阳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传统命题了。正是因为围棋和《周易》,和传统理念的相通,围棋才能被作为士大夫的高雅爱好,历久弥新。
2.围棋演变的历史进程
围棋的演变,我认为要以隋唐为节点。围棋起于帝尧,“五帝、三代之记,尚矣。”不可得而知,但春秋时代的围棋是十七道,至隋唐而变为十九道,这是围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后人附会的旁证。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最初,围棋并不是一种高雅的爱好,而有赌博的性质。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这里面,孔子只把围棋当做消遣时间,不让人无所事事的小游戏。当然,可能是益智小游戏,毕竟子不会推荐不引起思考的活动来替代本来就无所事事的时间。《孟子》提到的弈秋,也很难说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到秦代,焚书坑儒,一切文化活动萎靡不振。汉代在政治上前有黄老后有儒学,围棋在这一时期也鲜有记载。东汉中晚期以后,伴随着军事和政治上的动乱,围棋逐渐兴盛起来,也从一个民间赌博游戏,渐渐向士大夫爱好转型。围棋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政治意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军事的混乱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动荡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魏晋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焚书坑儒
在这一时期,忧国忧民的文人士大夫无力改变黑暗的政局,无力扭转中华民族在与外敌的对抗过程中的劣势,于是更多的文化活动转向内院、书斋,长吁短叹之中产生了宝贵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对于围棋的意义何在呢?首先,玄学和围棋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另外,这一时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围棋著作,完善了唐代大变化以前的围棋理论,可以说是对围棋的阶段性总结和阐发,是围棋领域著书的开始。
唐代以后,随着围棋向海外传播,围棋成为“东亚文化圈”的新宠。唐代出现“棋待诏制度”,提高了棋手的地位,鼓励了围棋的发展。除此之外,围棋由方子变为圆子,棋盘从十七道变为十九道,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明清时期的“海昌二妙”、“当湖十局”成为围棋界的佳话,也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关注。
二、围棋与古代文人的生活:纹枰论道
围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和士大夫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士大夫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多样化的作用。
1.消遣小河洛——消磨时间、排遣郁气
“丽藻尝专席,闲情欲烂柯。”围棋起初就是用来消遣的,闲来无事,与好友相聚,纹枰论道,推枰认输不失为美事一桩。围棋可以用来娱乐,当然,当心情不如意的时候,围棋也是一个不错的伴侣。“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是气话,也是委屈。我们常说人生如棋,天下如棋,偶然与朋友对坐,那对时局的担忧、不满,也可以化解在一局棋里。毕竟“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待。”
2.斗智木野狐——政治与学术
围棋作为一种智力游戏,有斗智的作用。围棋“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当然,这所谓斗智,也是朋友间的争斗,限于棋局。象棋有“三局输华山”的传说,围棋没有。象棋更像是我国的军棋,但围棋可比拟的太多了,并不限于军事而已。早期的《弈旨》中提到了围棋,用围棋来隐喻天地万象,充满的是政治智慧。南宋陆九渊看棋盘两日,说,“此河洛之数也”,则是学术的思考。
3.坐隐小战场——围棋的实践
我们说六朝出现了很多《围棋赋》,这其中的最明显的主题,是军事。“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拙者无功兮,弱者先亡。”
作者以近乎浅白的方式,开头就表明围棋与军事的关系。后世往往有棋局如战场的描绘,应是源于长期以来的比喻。再说马融,他是东汉伏波将军的从孙,同时也是一位经学家,这就决定了他既有军事的家庭环境和家学渊源,又有足够的经学素养。将围棋和战争相结合,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到了六朝,战争成为家常便饭,用战争来表述围棋,是时代的影响;用围棋来模拟战争,也给当时的战阵布局以新的启发。
另外,坐隐是东晋名士王坦之提出,在坐隐的背后,更有无处隐逸、身不由己的无奈,这样闲适的坐隐,掩盖的是时代洪流中残酷的刀兵与鲜血。
王坦之
4.手谈大玄机——围棋与哲学
关于围棋,它的哲学主题是士大夫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围棋本身就隐含着哲学的智慧。“纹枰之上兮黑白之间,阴阳互补兮天人合一,一气充塞兮变化不息。”和自古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晋代玄学发展到绝无仅有的高度,清谈取代五经成为身份的象征和上层社会的风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追求禅机、追求玄意。支道林将下棋比作“手谈”,本身是迎合当时谈玄的风气,而深有哲学的思辨。围棋这一智力活动,能够引起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的思考,一些精辟的哲学表述,于是产生。
围棋“秉二仪之极要, 握众巧之至权。若八卦之初兆, 遂消息乎天文”。将围棋“沙盘”的作用弱化,转而强调它的玄妙、义理,强调它的天地之象、仁德之道,史家称之为“立象比德”。
三、围棋的古今际遇:风檐古道
1.围棋与士大夫的相互成就
“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围棋和士大夫,是相互陪伴、相互成就的。先说围棋,如果没有士大夫的参与,围棋始终是一个游戏而已。“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也讲了一个曾经广受欢迎的游戏,现在已经从古诗词中才能窥见一鳞半爪。
有了士大夫的参与,特别是针对围棋的著作的出现,将围棋赋予了哲学、政治、军事的隐喻。围棋与哲学联系起来,就吸引了不问世事的书斋型学者;围棋与政治军事联系起来,就有了现实的实践意义。这样,围棋从一个人人可以玩的游戏,变成了一门学问,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虽然在下层的流传少了,但民间的书生和朝廷的官员甚至当朝的皇帝成为它更有力的传播者。
士大夫同样离不开围棋。表达个人忧乐,可以下棋;关注国家大事,可以下棋;发表学术动态,可以下棋……下棋,承载了他们一部分情感的宣泄。
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自述“藏书一万,金石遗文一千,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还有一翁,在五物之间,谓之六一。”琴棋书画,自是读书人的挚友。
日本有人说,围棋有五得:得好友, 得人和, 得教训, 得心悟, 得天寿。与人对弈,首先是两人无言的交流,棋风、棋路、棋子,代替了言语而成为与人交流的方式,而且往往更为真诚。此外,围棋还能带给人们新的感悟。
聂卫平
不说围棋棋具的设置本来隐含的哲学隐喻,就是布局、落子之间,也是智慧的交锋,往往使人触类旁通,有对其他事物的启发。另外,时常下棋,锻炼人的思考,还能保持人身体的活跃,和心境的平和。而这,往往是一个人延年益寿的秘诀。
“围棋十诀”相传是唐代的王积薪所作。表面上看,是围棋取胜的诀窍,细细品味,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围棋十诀完善了围棋的理论,影响深远,而王积薪也因为围棋十诀的提出流传后世,另辟蹊径,成就了自己的千古名声。不然,唐代人才济济,想在后世无声无息太容易了。这是典型的围棋和士大夫的相互成就。
2.围棋与当代人的久别重逢
说到中国现当代的围棋发展,离不开聂卫平。他的出现,是足以令人掬一把辛酸泪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日韩的棋手将中国围棋远远甩在身后,吴清源九段的贡献与争议并存,暂且不说,在当时,甚至有日本的五段横扫中国棋手的事情。因此,聂卫平的连胜,某种程度上有了一雪前耻的意味。在那之后,中国围棋逐渐发展起来,涌现出许多青年才俊。
在今天,围棋被归为一项体育类竞技活动,自然,比拼的是智力而非单纯的体力运动。围棋的意味,也变得更为广阔。
围棋中的哲学思辨、智力博弈有了时代的烙印,围棋还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代表。前几年的“人机大战”,引发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和对中国围棋的再认识。这些,都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围棋努力融入时代的过程。而现在,当我们回望围棋,希望诸公也能各有所得。
毕竟,这棋子上的纹路,如此忠诚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童年的好奇、稚嫩,少年的抛弃、浮躁,青年的沉稳和中年的敦厚……而现在,我们又与它久别重逢,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人机大战”
四、总结
“木野狐登玉楸枰,乌鹭黑白竞输赢。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解缙这一篇融合了许多围棋别称的小诗,既有清新淡雅的隐士风范,又有体察世界的宏观视野,更有鉴古知今的学者胸怀。
诗歌本身的遣词造句不算出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隐逸和入世杂糅,本来就有生搬硬套,堆砌辞藻的风险,容易受人诟病。但将典故、别称暗藏其中而能配合成一首有文法、有意境的诗歌,本来就是能引得同道中人相视一笑的。以此作结,聊以记述士大夫的闲情与幽默。
参考文献:
1.《<易经>与围棋 》
2.《围棋赋与中国古代棋论话语》
3.《棋盘即战场:六朝围棋赋趣谈》
4.《围棋五得》
5.《漫谈围棋的名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