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年前的春天,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常庄村的一场倾盆大雨冲出了一座古代大墓的一角,当地文物部门对常庄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考古人员清理掉封土后,发现这座东周积石流沙大墓竟然设置了五重防盗机关。动用了炸药的盗墓贼也没能得逞,猖狂的盗墓贼最后从墓底向上挖盗洞,这才避开了五重防盗机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当地考古人员结合发掘文物和叶县残存的“楚长城”等信息,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叶县叫叶邑,这段残缺城墙所在的方城山就是当时楚国和中原地区的分界线。《汉书·地理志》谓:“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专家考证,楚王派往叶邑的第一任长官就是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沈诸梁因封地于叶被称为叶公。通过对常庄大墓的形制考证,专家推断墓主人是治理叶邑的长官,不排除是某一代叶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周游列国与“叶公好龙”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孔子的弟子为何要报复叶公?叶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史料记载,公元前524年,楚国以叶邑封沈诸梁,史称“叶公”,叶公是海内外叶氏之祖。负责治理叶邑的长官沈诸梁在当地劝导农桑,兴修水利工程,使得叶邑一跃成了楚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深受民众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公的知名度甚高,但是叶公的名声不太好,这大概跟广为流传 的 “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有关。“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后来成了成语。大意是说,叶公非常喜欢龙,在家里的雕刻绘画了很多龙。天上的真龙飞到他家,叶公一看见真龙却吓得魂飞魄散。“叶公好龙”带有明显的贬义,后人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喜爱某种事物、赞同某种观点,但实际上却很虚伪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记载,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曾两次经过叶县,一次是在由卫国前往陈国的途中,第二次是应楚昭王之邀。孔子第二次到叶县,并慕名拜见了叶公。两人曾有过多次对话,留下了叶公问政的佳话。有专家认为,叶邑是楚国的北疆重镇,镇守此地的叶公是楚国重臣,叶公是受楚王授权与孔子会晤的,是代表楚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据学者考证,在许多问题上,孔子与叶公两人的政见观点并不一致。《论语》收录了叶公与孔子的对话,对话表明,主张法治的叶公认为揭发自己的父亲偷羊是正直的表现,而主张“仁治”的孔子则认为应以“孝”为重,亲人这间互相包庇才是正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双方的意见有分歧,政见不一的二人是说不到一块的。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上,孔子也没有将此事记在心上。孔子的弟子因此对叶公不满,便编造了这个故事讽刺叶公。此后,身为西汉大学问家的刘向亦人云亦云,把孔子弟子编造的一则寓言当作实有之事来传播,后世以讹传讹上千年,直接导致叶公蒙受不白之冤20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周游列国时慕名莅叶,叶公沈诸梁问政,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千古佳话。意思是说,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早先的车马店大门上就常写着“近悦远来,宾至如归”的字样,就是这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公,本名沈诸梁,是楚庄王之玄孙,封于叶,故称叶公,他的后裔姓洗、姓叶,沈叶同源。叶公治理楚北重镇,求贤纳士,兴修水利,固守边防,是一位颇有教养,忠贞于国、有功于楚的雄才。叶县,“河南十大古城”之一,县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秦汉古城遗址、昆阳古战场遗址等历史遗迹30多处,有明代县衙、叶邑古城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安 摄影)